台商喝酒應酬竟半身癱瘓 醫檢查搖頭:有3大危險因子

聽新聞

一名60歲有中風病史的台商,近年長期待在中國東北發展事業,因為生意上經常需要應酬,不僅飲食重油重鹽,交際時也常伴隨抽菸、喝酒,加上當地天氣寒冷,一不小心中風又再度發作,釀成半身癱瘓。回台灣就診時,醫師檢查發現該名台商的身體狀況明顯惡化,不只肝功能受影響,血管硬化程度也更加嚴重,這次二度中風的經歷也讓他感嘆不敢再輕忽身體健康。

▼一名台商因長年應酬喝酒,導致中風再度發作,半身癱瘓。(圖/翻攝自pexels)

▼一名台商因長年應酬喝酒,導致中風再度發作,半身癱瘓。(圖/翻攝自pexels)

預防中風首重危險因子管理   長期抽菸喝酒易加速動脈硬化

高雄長庚神經內科部腦血管科林宏昇主任表示,大部分來看診的中風病人年齡約65-70歲,這名病人在60歲左右就中風2次以上,有很大一部分的原因是生活型態所致。以往也遇過不少病人因生活習慣不佳導致中風,最後肌肉無力、半身癱瘓。觀察中風患者就會發現多數都有抽菸、酗酒的壞習慣,但因為健康危害不會立即產生,所以也最難改變。其實許多心血管事件不會立即致死,發作後帶著半邊癱瘓活下來才更痛苦,林主任笑嘆,「雖然有點像恐嚇,但是這的確是事實」。醫師提醒,動脈硬化屬於全身性疾病,長期發展會導致心絞痛、心臟病、中風等風險增加,故其治療首先要盡量降低危險因子,一旦輕忽控制,治療效果就容易打折扣。

▼中風危險因子分類。(圖/今健康)

▼中風危險因子分類。(圖/今健康)

林宏昇主任表示,中風危險因子大致可分為三種,分別是代謝風險(如三高、肥胖、腎臟病等)、行為風險(如缺乏運動、抽菸、酗酒等),以及環境風險(如空汙、溫差太大等),約九成中風患者罹病原因都可歸因於這3類。然而,對於飲酒是否會增加中風機率,林主任也進一步解釋,過往有些研究顯示「適當飲酒」有助於降低中風風險,但也有研究認為酒精不利於患者健康,目前醫界尚無明確共識。不過「過量飲酒」的確會造成問題,一般醫學上會建議女性每日飲酒量不宜超過1杯(葡萄酒120-150c.c、啤酒330c.c、威士忌30-40c.c等),男性則不宜超過2杯。若出現中風前兆,如手腳或臉部突然單邊發麻或無力,或者單眼或雙眼視力突然模糊,務必提高警覺,盡速就醫診斷。

疫情期間自行停藥當心中風再度報到   對藥物有疑慮應先與醫師討論

現今尚無治療方法能直接逆轉動脈硬化,但中風患者仍然可透過藥物、生活型態改變等方式,減緩疾病進展,達到預防再次中風的目的。林主任表示,曾有過中風病史的人,再次中風的風險很高,周邊血管動脈硬化或其他心臟疾病風險也會高很多,反之亦是如此。此外,研究發現已有中風病史但未使用預防用藥作「次級預防」者,短期之內中風再發作的機率更高,甚至會更嚴重。目前臨床普遍使用抗血小板藥物做預防中風的藥物,阿斯匹靈是其中最常使用的藥物之一,但長期服用可能導致胃潰瘍、胃出血等腸胃道出血副作用。林主任表示,以過往診治經驗來看,約有10%病人在治療後會開始抱怨腸胃不適,若患者在治療期間有異常,可與醫師討論安排是否消化性潰瘍診斷,更換其他治療選擇。

▼民眾不可自行停藥。(圖/今健康)

▼民眾不可自行停藥。(圖/今健康)

另外,林宏昇主任感嘆,近期有許多民眾害怕染疫就不回診拿藥,再見面往往就是第二次中風發作,不回診的病人數量與疫情嚴重前相比至少有2-3倍的落差。此外,診間也常遇到病人因預防用藥無明顯療效、認為防疫比預防中風更重要,或覺得中風後肌肉持續無力是藥效不佳就自行停藥的狀況,「這些都是錯誤觀念」。林主任強調,次級預防用藥的目的並非解決症狀,而是防止急症再發作,民眾從自己中風未再發作就可看出預防用藥的效果,「其實沒事就是好事」,因此切勿因為害怕染疫或不了解後續風險,就輕忽了定期回診及預防治療的重要性。

●東森新聞關心您

飲酒過量有礙健康!開車不喝酒,喝酒不開車

吸菸有害身心健康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

文章來源:台商喝酒應酬竟半身癱瘓!輕忽心血管風險釀二次中風

由今健康授權轉載。

(封面圖/翻攝自pexels)

中風 半身癱瘓 神經內科 肌肉無力 心臟病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朝野開戰Live/防選罷法三讀!綠委破窗佔立法院議場

朝野開戰Live/防選罷法三讀!綠委破窗佔立法院議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