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疫情再攀新高 港醫:重症個案病史與港類似

聽新聞

中央流行疫情指揮中心今(6)日公布國內新增36,168例本土個案,重症死亡個案累計43例,其中38例有慢性病史,比例達到88.3%。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副教授葉逸軒醫師表示以上數據輪廓與香港三月份疫情高峰相近,死亡個案有慢性病史比例達89%。提醒有慢性病及六十五歲的長者都屬於染疫後轉為重症的高風險族群,須謹慎防疫!

 

葉醫師分析香港兩大醫學中心瑪麗醫院及東華醫院資料,慢性腎病患者需要進行血液透析的COVID-19感染率高達38.6%,全台9萬4千名洗腎病友需要藉由血液透析維生,葉醫師提醒洗腎中心需避免形成群聚感染溫床。且歐美疾管署對於染疫洗腎病友要求隔離長達10至20天的規定,對於需要頻繁進行血液透析維生的患者相當不便,因此使用口服抗病毒藥物可加速洗腎感染者根除病毒,解除隔離。

 

葉逸軒醫師進一步提及,器官移植患者需長期使用免疫抑制劑控制排斥,一旦染疫會因為免疫力不足,無法根除病毒,產生“長新冠”現象;而由於此族群患者使用的免疫抑制劑會與Ritonavir (Paxlovid成份之一)發生嚴重交互作用,在抗病毒藥物的選擇上,建議使用Molnupiravir以避免交互作用。從腎移植染疫者治療後的CT值變化,開始用藥第三天,CT值即可連續兩次>30,意指幾乎測不到病毒,達到台灣疫情指揮中心輕症患者出院標準。

香港疫情的一大痛點,是重症高風險族群的長照機構長者發生群聚感染,葉醫師以過來人經驗建議,若長照機構發現染疫者,可由機構周邊的醫院透過外展門診至機構篩檢、治療、給藥,儘速切斷感染鏈,減輕醫學中心載荷量,避免醫療崩潰憾事發生。同時,長者腎功能較差,需注意COVID-19感染會進一步產生急性腎損傷影響腎功能,開始口服抗病毒治療前建議檢測腎功能再行處方藥物治療。

 

香港在抗病毒口服藥下放開方後,葉醫師表示,無慢性病史的重症高風險染疫者多由感染科醫師以Paxlovid治療;有慢性病的重症高風險染疫者,考量慢性病治療藥物多,交互作用龐雜,則常由原治療慢性病的內科醫師處方Molnupiravir來治療,如此也能達到平衡醫療量能,讓感染科同事負荷不至超載。

葉醫師提醒輕症或無症狀染疫者,在居家隔離期間可以準備退燒藥、咳嗽藥水,在香港經驗中遠端醫療也是患者得到醫療協助的好方法,同時可利用血氧監測設備協助居隔者監測健康狀況,判定是否需要就醫,以免擠壓急診量能。

 

圖一、香港COVID-19死亡個案總和分析

(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副教授 葉逸軒醫師提供)

 

圖二、香港大學李嘉誠醫學院副教授 葉逸軒醫師

瑪麗醫院榮譽顧問醫師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