今天「性成癮」這詞突然躍上熱搜,精神科醫師就點出3大徵兆,包含習慣偷吃、捻花惹草、自認被性掌握是,應接受藥物、行為治療恢復正常生活。
近年常有西方名人公開承認有性成癮,但這個名詞對於保守的東方而言,相對不常見,開業精神科醫師楊聰財今天告訴中央社記者,「性成癮」一詞並非近期才出現的精神科名詞,可以回溯至百年前,奧地利心理學家弗洛伊德提出性蕾期,就已有性成癮概念。
▼對於性成癮患者而言,若一個月不換一次性伴侶,就無法滿足個人慾望衝動。(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楊聰財表示,一般而言,性成癮有3大自我檢視徵兆,包含發現自身會習慣性「偷吃」,喜愛至聲色場所捻花惹草,甚至自覺被性掌握所有生活。在臨床上,性成癮確實屬於醫學疾病診斷名詞,這些患者無法透過單一伴侶抒發性慾,可能持續一年以上常與不同人發生性關係。
楊聰財說,對於性成癮患者而言,若一個月不換一次性伴侶,就無法滿足個人慾望衝動,出現坐立不安,影響工作等狀況。性成癮好發年齡範圍非常大,從20歲到更年期都可能出現,患者不分性別,但以男性居多,這與男性每26分鐘就會產生與性念頭有關。
他說明,性成癮患者通常伴隨著以自我為中心的自戀型人格或情緒起伏不穩的戲劇性人格。以臨床分析,性成癮患者的形成可能與幼年生活有關,自幼無法取得長輩關懷,尤其難透過與母親相處解決空虛感,成年後轉而透過以性關係綁住不同異性,滿足陪伴感。
▼性成癮患者可以透過服藥讓情緒平穩。(示意圖/翻攝自pexels)
楊聰財表示,從腦科學角度分析性成癮,每個人腦中都有快樂中樞,可運動、做好事、吃東西,刺激快樂中樞,得到快樂,但性成癮患者沒有養成良好紓壓方式,竟而演進成用性行為刺激快樂中樞,成為歡愉主要來源。
楊聰財說,鼓勵性成癮患者正視病況,透過治療可以控制性慾,診間醫師通常會先檢驗患者性荷爾蒙濃度,可以透過服藥讓情緒平穩,認知行為治療,傳達性與愛正確觀念及情緒管理,雙管齊下,協助患者回歸正常生活。
(封面示意圖/翻攝自Unsplash圖庫)