若身體出現異狀,真的要儘快就醫,以免導致無法挽回的憾事。有一名高中生跑步時發現時常會心悸,就醫檢查竟然發現,心臟長出果凍狀的黏液瘤,猝死的風險相當高,幸好經過手術順利恢復健康。
▼高中生跑步會心悸,被診斷出罹患黏液瘤。(示意圖/Pixabay)
中山醫院家醫科醫師陳欣湄在節目《健康2.0》中分享,有一名22歲的女子某天發現右半邊肢體突然不能動,且抓、握都無力,起先還以為是鬼壓床,沒想到,後來又出現腦中風、下肢栓塞的狀況,讓收治的醫師發覺有異,後來才找到是心臟出問題,發現左心房竟長了一顆果凍狀的黏液瘤,大小已經有6至7公分,且腫瘤已經甩到腦部、下肢、腎臟及脾臟等部位,醫師立刻進行4次手術,才終於讓她逐漸重拾健康。
另外,陳欣湄還補充,有一名17歲高中生在上體育課時,跑完步經常發生心悸、呼吸喘等不適症狀,高中生驚覺不對勁立即就醫,經過檢查發現左心房有一顆7公分大的黏液瘤,大小宛如一顆網球,且黏液瘤隨著心臟猛烈收縮,隨時都可能甩破二尖瓣,有猝死風險,幸好最後成功切除腫瘤,才沒發生後續可能的危險狀況。▼22歲女子右半身突不能動,就醫發現心臟長黏液瘤。(示意圖/Pixabay)
陳欣湄進一步說明,由於黏液瘤長得像果凍一樣,可以透過血液傳輸到全身,「所以它傳到哪邊,那邊就會中獎」,若這些果凍甩到身體其他地方,就有可能造成血液栓塞,若沒有及早就醫治療,危險性是相當高的。陳欣湄指出,心臟黏液瘤其實很罕見,有時家醫科醫師也未必能準確診斷出來,她提醒,若出現相關症狀,而醫師未給予明確答案時,可以尋求專科醫師協助。
▼高中生經過手術已恢復健康。(示意圖/Pixabay)
而根據《健康醫療網》報導,臺北榮總心臟外科醫師郭姿廷先前曾表示,黏液瘤是常見的心臟腫瘤,黏液瘤不是一個結實的團塊,而是有點果凍狀的腫瘤,在心臟內隨著心臟跳動,當中的小碎片隨時都有可能掉下來,隨著血流漂到任何一個器官塞住動脈,造成器官缺血。
郭姿廷指出,30至60歲的青壯年為黏液瘤的好發族群,且女性發生率較男性多,目前尚未找出任何相關的危險因子;而在罹患黏液瘤初期,病患不會有任何症狀,但等到腫瘤逐漸長大後,病患可能會越來越喘,最嚴重時會導致急性肺水腫,甚至是心臟衰竭。
(封面示意圖,與當事人無關/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