看完李安的新片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後,從電影院走出來,除了震撼以外,更多的是沉重的情緒;震撼是,這部使用人類史上首先使用「4K、3D、120格」規格的電影,讓觀眾就像是真實用肉眼以第一人稱的角度在看那些事情的發生,多了過去看電影所感受不到的立體和真實感,甚至是身歷其境的全新感官感受,加上電影中從平行交叉剪接的電影手法(中場表演及戰場的交叉剪接)的細緻和強烈諷刺對比,到槍響等音效的真實度,種種電影中的細節都讓人讚嘆和感到震撼。
看完電影後心中沉悶難受的後座力,來自電影中強烈對比的諷刺,以及男主角痛苦的心境;整部電影中最關鍵的一句話,「這感覺其實滿怪的,有人在表揚你這輩子最悲慘的一天。」整部電影都貫穿著這句話為主軸,其實就是在細緻的傳達出男主角比利的種種心境,並且傳達李安導演所希望傳達的宗旨,關於男主角和PTSD相關的部分,是這部電影的重要核心,但在電影中並沒有被清楚明確的詳細以文字或是台詞描寫出來,而是以劇情和拍攝手法巧妙地呈現,是留給觀眾反思的重要議題。
男主角的姊姊在電影中不斷的傳簡訊給比利,認為他患有PTSD,希望他能夠別再回到戰場上,並且接受心理醫師的治療,在劇情中,男主角並沒有清楚的點出或是說明自己是否患有PTSD,但是李安以電影中的手法,穿插著現實狀況與男主角強烈的思緒和回想,淋漓盡致地呈現出男主角嚴重的創傷心理。
PTSD是創傷後心理壓力緊張症候群(Posttraumatic stress disorder)的簡稱,指的是在受到或經歷重大壓力、身心靈的傷害脅迫等狀況後,心理的創傷所造成的心理狀態失調。
PTSD常常在電視劇或是電影中被提及,在之前相當賣座的軍事電影「美國狙擊手」中男主角克里斯也患得了PTSD,因此產生重新適應社會的困難;而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中,男主角患得PTSD的心境和症狀,則是呈現在軍隊巡迴接受表揚的過程及感恩節美式足球賽的中場表演中,以比利憶起戰場中的痛苦和緊張難受,反反覆覆的展現出比利心中的痛苦和拉鋸。
當會場華麗的煙火綻放,觀眾的喝采和歡呼響起,比利想到的卻是戰火的無情和慘烈,以及槍響的可怕。縱使他暫時脫離的伊拉克的戰場,回到他的家鄉美國,他的思緒卻始終在著那些揮之不去的戰事陰影,甚至成了比在戰場上更大的折磨;當他因為勇敢衝上前試圖救他的心靈導師「蘑菇」的英勇作為被國家表揚,被全國人民視為英雄為他歡呼時,他想的卻是隊長死去那天他近距離殺了一個聖戰士的心理折磨,以及隊長在他面前死去的劇烈痛苦;他所期望的只是和他心愛的人共築一個簡單幸福的家,但是身為軍人的責任讓他產生了拉鋸,他必須回到戰場上,即使痛苦,即使生活充滿不安和危險。
從劇情中可以明顯看到比利因為身為軍人所患得的PTSD,但值得關注的是,這其實不只是在電影中,在現實生活當中,大約有80%的退役軍人都患有PTSD,並持續服用抗憂鬱或抗精神病等藥物,以減輕戰場上所造成的恐慌、壓力和遺留下的創傷。軍人所擔負的是保衛國家為祖國奮戰的重擔和責任,承受著嚴酷危險的戰爭任務、不安定的生活,再加上因為長時間無法見到家人和愛人等所產生的情緒波動,都會導致狀況會更加惡化。
而這樣的狀況從遠古戰爭開始就存在了,在今日不僅沒有消失,反而更加嚴重了,美國撥給軍人的心理健康與算逐年提升。軍人在完成了保家戶國的任務之後,好不容易回到了安全的家後,卻必須繼續承擔PTSD所帶來的心理折磨,還有像是因病造成的家庭破碎、婚姻失和、酗酒嗑藥,甚至促成自殺,在為國家付出了那麼多的犧牲和努力之後,縱使得到了嘉許和授勳,但是卻得獨自終身承受PTSD這類心理疾病的痛苦,是多沉重也令人無奈的悲劇。
(影片連結https://goo.gl/p2p5Ke)
然而這樣的狀況卻鮮少被提及討論,就像電影中所演出的,大家看到的都是軍人英勇奮戰的一面,為他們歡呼、替他們喝采,然後漸漸的,他們就被遺忘了,剩下的是獨自面對疾病的自己;在台灣,戰爭離我們相當遙遠,所以很少人會去關注退役軍人和PTSD這個議題,但是這個問題的嚴重性,是該被國際正視的,而我認為,這個議題正是李安在「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這部電影中,所希望傳達的核心宗旨。
最後,想提醒讀者,如果只是想看戰場的精彩動作情節的觀眾,這部電影可能會和你想的完全不一樣,雖然片名是中場戰事,但是電影中所出現的戰場畫面並不多,更沒有太多華麗浮華的聲光效果,但是它有的是最深刻的情感刻劃,並且能夠帶出最具後座力和殺傷力的情緒。李安以最平實的手法表現刻畫出細膩的人物心境和感受,也用震撼的方式呈現出他所想傳達的想法;「比利林恩的中場戰事」除了是一部相當值得到電影院去感受最新拍攝手法的電影之外,更是一部值得細細品嘗、沉澱和思考的電影。
(圖片來源為Billy Lynn's Long Halftime Walk粉絲專頁)
延伸閱讀:5個看點 深入李安難以掌握的比利林恩