專訪/鄧惠文《婚內失戀》舞台劇!有伴無愛怎麼辦?認識內心需求,療癒過去創傷

聽新聞

鄧惠文醫師的著作《婚內失戀》改編成舞台劇,將在4月22日開演,一本探討婚姻中的關係,但並非小說、劇本類的作品,卻被改編成舞台劇,著實令人好奇屆時呈現的樣貌,鄧惠文也特別接受《美麗佳人》專訪,談談讓不少人在婚姻中感到迷惘的「婚內失戀」,她更要透過舞台劇告訴正在歷經婚內失戀的人,「婚姻千變萬化,是因為人每天都在改變。如果您正經歷婚姻的寂寞,並不代表您做錯了什麼。如實面對自己和他人,答案就會漸漸清晰」。

 

在婚姻中失戀

「婚內失戀」由字面解讀,指的是已在婚姻中,卻「失戀」的伴侶。不少人以為,結婚是愛情最美好的結果,豈料婚後卻感到「對方不再愛我了」、「有伴卻沒有愛,很孤獨」,但婚姻內的各種羈絆,讓人難以像未婚失戀時可以灑脫地說走就走。問了身邊親友,對方可能會回答:「老夫老妻了,這很正常啊!大家不都這樣嗎?」或許找遍專家、諮商師討論,最後卻得到「這個沒救」的答案,不少個案找鄧惠文談過自己無望的婚姻,她說:「當時寫下這本書是很有感觸,感覺欠這些人關懷和解釋。在裡面待著那種寂寞、自我懷疑,是可以把一個人的志氣消磨殆盡。」


鄧惠文說,婚內失戀其實是有訊號的,比如另一半的「冷淡」,不願親近你、不想跟你同桌吃飯、不想跟你多聊等,對方該做的都有做,但似乎「少了點什麼」,希望伴侶的興趣和焦點在自己身上,讓自己有心跳感、想被擁抱、需要溫暖與關心,鄧惠文說,當發現這些問題時,可能會讓自己產生衝擊和懷疑,也會試著想與對方溝通,改善關係並重燃熱情,但對方也許興趣缺缺,或覺得你在找麻煩,更有甚者回答會讓你失望、震驚,「原來他對你們之間的沒興趣跟失望,比你想像得要更嚴重」。


隨後可能會經歷自我懷疑,或是試圖找出對方為什麼會變成這樣的原因,接著瘋狂的嘗試自我改變,改變造型、持家方法、生活節奏、小孩的教養態度、旅遊的地方等,甚至去找跟伴侶所學或工作相關的事情,試圖建立話題,但最後或許會發現得不到想要的結果,不得不回頭檢視,「這不是我自己一個人可以改變、決定的事情」。


對愛的錯誤表達方式

警覺愛已降溫或冷淡,有的人不願接受關係已出了問題,因為沒辦法好好跟對方談這件事,裝作毫不在乎;有的人因為對方冷淡,想和另一半聊聊,但又怕給對方太多壓力,時不時看向對方,希望伴侶能先開口講話;有的人則以怨婦般的口吻表達:「在你心裡我根本已經沒份量了,我幹嘛要再跟你講?你根本不會在乎。」


但這樣的表達模式,都無助於關係,不直接表達愛,而是講對錯,甚至可能將關係越推越遠,讓婚姻裂痕越來越大。此時應該停止責怪自己跟對方的惡性循環,回頭整理自己的思緒,釐清過往「愛的感覺哪裡來」,想想自己是否有什麼連自己都未曾意識到、有所期望的地方,從彼此都能夠接受的事情開始著手,「人要有精神獨立的能力,不然就會無意對對方造成攻擊,要能夠自我滿足,雙人關係才有可能健康」。

從舞台劇看婚內失戀的寂寥與療癒

在《婚內失戀》的舞台劇中,就是以三對分別在新婚、中年和後中年階段的夫婦呈現,演出婚姻中的付出與犧牲、互補與衝突、關係中的冷漠與迴避,透過對話時空的交錯,帶著觀眾體驗婚姻中的恩怨其實並不只在當下的時空。


劇裡也改編部份真實案例的心境與情節,比如鄧惠文曾向導演吳維緯說,有對夫妻談判離婚時,什麼都能分成一半,唯獨書沒有辦法,因為其中累積的歷史、共享的思緒,交纏互繞,無法撕開。這個案例讓導演很有感,於是創作出一場戲,透過劇中夫妻收藏的《小王子》、戀人絮語、吉本芭娜娜的書等象徵來表達這樣的糾結。鄧惠文很喜歡這些細節的巧思,「這些都是跟關係很有關係的書,這些象徵足以承載意念,讓觀眾進到日常的裡層」。


特別的是,舞台劇多數的對白與呈現形式都是吳維緯的創作,僅少部分引用書中對話。鄧惠文透露,當時會促成舞台劇,是因曾合作過的戲劇製作公司老闆留意到這本書的出版,認為適合改編成迷你劇和舞台劇,因此找上吳維緯的團隊打造,鄧惠文對吳維緯的劇本初稿大感驚喜,一次就讓她點頭通過,加上實力派演員吳世偉、杜思慧、張詩盈、陳彥達、張念慈、黃俊傑的演繹,更能深刻表現在婚內失戀的寂寥,她也誠懇推薦:「請來體驗婚姻中的時空穿梭,為自己與伴侶開啟一個思考的空間。」


如何改善不願失去的關係?

如果已產生婚內失戀的感受,但又不願放棄這段關係,該怎麼著手改善呢?鄧惠文說:「婚內失戀者最常問的是,『如何贏回他的心?』」在進行心理治療時,很容易發現他們不太談論自己,而是把焦點放在對方身上,要經過很長的努力才能讓婚內失戀者將關注拉回自身,但接著又會發現自己仍會因為伴侶的行為失落,察覺此事後又對自己感到失望。


她強調,努力卻得不到想要的回應,難免惱怒,但若視為準離婚狀態過自己的生活,又容易懷疑自己是否太輕易放棄,在這樣的自我質疑中,需要深入的心理探索以及誠實的自我觀察,甚至要做很多實驗,才能找到屬於自己獨特的平衡點。


至於是否繼續努力修復關係,首先可以試著評估自己與伴侶的互動,比如表達一些對關係的感受和期許,看看對方的回應,但因每樁婚內失戀都有它獨特的成因,對方不一定會願意給予預期內的回應,只能靠嘗試才能知道對方反應。若回應好的話,就能嘗試慢慢深入溝通;若回應不好,也許可以試著檢視,是否在表達感受時落入一些心理陷阱,讓對方感到不快,表達感受和期待,也有幾個簡單但有效的基本原則:坦承需要、避免指責、不談道義與責任。

1.坦承需要

明明渴求被愛,說出來的話卻是:「又不回來吃飯?你把家裡當旅館嗎?」、「你有沒有關心過我吃什麼?」無法說出對愛的需求,防備性強、帶著刺與敵意的話語把人推得更遠,試圖與冷淡的伴侶溝通時,唯有直接說出:「請關注我,我需要你的愛。」才有可能跟對方重啟連結。


2.避免指責

搬出很多大道理,例如:「你可以討厭我,但不能用這種態度對待家人」,或是「我做錯了什麼嗎?如果我是一個盡責的伴侶,你也應該盡你的本分」,這些指控的話語背後,其實是自我懷疑、被傷害的自尊,以及被拋棄的恐懼,也容易導致伴侶的抗拒。


溝通的時候務必坦承自己的期望,期望需要以個人的方式表達,像是「我很懷念以前跟你一起逛街、看電影,我想要再一起跟你逛街、看電影」,以「這不是你非做不可的,也沒有人規定這樣做才對,但我是這樣期待、邀請你」的態度,表達自己真正的心意。


3.不談道義與責任

有些伴侶長期陷在惡性循環中,互相攻擊與反擊的結果,兩人的互動會到了一般人難以置信的殘酷的程度。在這種階段,如果想要開始溝通,必須能夠精準地描述對方做了什麼過分的事,但這種描述,重點在於標示自己承受的底線,而不是說教


舉例來說,明明在同個地方上班,丈夫卻對太太說:「我不想跟妳一起吃午餐。」如果已是長期問題,嚴重影響太太的情緒,太太應該找個機會清楚地表達:「你拒絕我一起去吃午餐的口氣,好像我是個討厭的人,這非常困擾我,我不知該如何與你相處。」


鄧惠文說,大部分的案例都說,在這樣表達後,對方會變得比較合理或尊重一點。倘若對方心裡的確打結,有意表現敵意,那麼再也沒有比指出「你的敵意我感受到了」更有意義的溝通了。挑釁的行為被客觀地指出,雙方才可能進一步溝通「為什麼要這樣」以及「接下來我們該如何相處」。


如果經過多方努力,仍在婚姻或關係中失戀,回到獨自生活的狀態,鄧惠文也建議:「認識自己的內心需求,療癒成長過去的創傷。」畢竟多數人談感情都在談真愛何處尋、如何辨識對方是否為真愛,這些談來容易,但是兩個人能在一起生活,才是真正的考驗,「在關係裡面,你常會發現你不是他的真愛,他也不是你的真愛,反正就不是那種『理想中的真愛』,可是你們要真正地愛,真正過有愛的生活」。

延伸閱讀:


「婚內失戀」舞台劇購票去

延伸閱讀:

專訪/鄧惠文《婚內失戀》舞台劇!有伴無愛怎麼辦?認識內心需求,療癒過去創傷

書店裡的遊樂場!誠品信義店「歡迎光臨奇幻遊境」桌遊展,超適合聚會小遊戲都在這~

【本文由Marie Claire美麗佳人提供,未經授權,請勿轉載!】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