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有些影片永遠修不到!」 音樂版權竟是關鍵

聽新聞

「我們也想修復李翰祥導演的《冬暖》和宋存壽導演的《破曉時分》,但永遠修不到,因為版權所有人不讓修,這是非常重要的因素。」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典藏組組長黃慧敏坦言。

紀錄片《數電影的人》呈現台灣從事電影典藏及修復的工作人員的日常,日前舉行巡迴放映,黃慧敏也利用映後座談的機會跟民眾分享影視聽中心的選片和修復標準。

 

她表示,之所以會發生上述情形,關鍵在於音樂著作權的取得不易。因為不論要修復哪一部片,除了物權,也要取得導演的授權(即著作權),以及片中音樂的詞曲版權。

 

▼黃慧敏(右起)、邱繼諺和盧元奇日前出席《數電影的人》映後座談會,與觀眾分享拍片花絮。(圖/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黃慧敏(右起)、邱繼諺和盧元奇日前出席《數電影的人》映後座談會,與觀眾分享拍片花絮。(國家影視聽中心提供)

影視聽中心數位修復組組長邱繼諺說明,影像只要超過50年就可以成為公版,但音樂必須等到創作者過世50年後。由於許多音樂家仍在世,所以必須與對方洽談音樂重製權和後續推廣利的使用權,相對困難,因為兩者分開計費,且都不便宜。

 

黃慧敏透露,典藏組目前每年的購置預算大概是新台幣200萬元,他們會在全世界尋找館藏沒有的台灣片或是華語片,所幸70年代台灣電影都有外銷。去年典藏組便在美國舊金山一家華人經營的戲院,找到一批台灣6、70年代的電影。

 

「他們家族當年來台灣把影片(膠卷》扛回去,在全美發行,如今都改以數位機器放映 ,於是半買半送給我們,其中有8-90部是館藏沒有的。」黃慧敏表示,典藏組的任務便是要把散在世界各地的膠卷搶救回來,好好保存,盡快數位化。

 

近年,影視聽中心的修復標準會按照年代,以經典導演、類型或重要演員優先考慮,逐年調整。例如之前修復了林摶秋導演三部作品,「等於重新幫他在台灣影史做定位,之後也決定每年聚焦在一個導演就好。」


延伸閱讀
租下泳池空間當片庫 他驚訝膠卷竟存活下來
原來膠卷這麼容易消失! 張雨生30年前賣座片難以修復
膠卷修復不只要忍耐酸味 還要防這常見的健康殺手
晚一步就來不及! 片子死了時代記憶也消失了
電影為何壞掉又要怎麼修? 他拍紀錄片解惑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新聞立場

文章來源:「有些影片永遠修不到!」 音樂版權竟是關鍵

由《鏡週刊》授權提供。

(封面圖/翻攝自youtube_TFAI國家電影及視聽文化中心)

 

影片 修不到 音樂版權 關鍵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美國大選前焦慮? 台股早盤跌逾百點

美國大選前焦慮? 台股早盤跌逾百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