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真離世 醫嘆:重症機率1% 發生在她身上100%

聽新聞

國標女王劉真2月初因接受心臟主動脈瓣狹窄傳統手術,過程中心跳突然停止,改裝心室輔助器,但術後心臟恢復不佳,且陸續發生腦部栓塞與出血症狀,最終於3月22日離世。對此,醫界人士遺憾表示,這項手術的醫療技術還未發展到零風險,「即便發生嚴重併發症的機率只有1%,落在哪個病人身上,對該名病人而言都是100%」。

 

 

▼劉真2月因心臟手術住院,於3月22日晚間離世。(圖/翻攝自劉真臉書)

 

根據《聯合新聞網》報導,振興醫院心臟醫學中心主治醫師黃建龍說明,人體內的四片心臟瓣膜包括主動脈瓣、二尖瓣、肺動脈瓣與三尖瓣,它們能協助控制全身血流方向。瓣膜狹窄的成因可分為年長型與年輕型兩類,年長型患者可能早在年輕時就因感染造成慢性發炎、破壞瓣膜,導致老後瓣膜打不開,造成瓣膜口狹窄的現象;年輕型患者可能源於先天性瓣膜異常。

 

一般人的主動脈瓣有三瓣,少數人可能因先天性二瓣化畸形、瓣膜容易打不開,而劉真很可能屬於先天性二葉瓣患者,容易隨著年紀漸長,導致疾病惡化。通常,自身有先天性心臟病的患者,應於每半年至一年回診,並進行心臟超音波檢查;年長者若發現有輕度至中度的主動脈瓣狹窄,也應每半年至一年回診追蹤,重度者則須直接接受手術治療。

 

▼黃建龍表示,劉真因想生孩子,當時必須採用動物瓣膜做置換手術。(圖/翻攝自振興醫療財團法人振興醫院官網

 

黃建龍進一步指出,主動脈瓣狹窄的目前最有效治療是以外科方式置換主動脈瓣,分為傳統手術以及經導管主動脈瓣膜置換術(TAVI),兩者的成功率都超過九成五,造成嚴重併發症(如中風、心肌梗塞與急性心衰竭等)的機率僅落在1%至3%之間。臨床上會依據患者年齡與身體狀況作建議。

 

以傳統手術為例,需鋸開胸骨置換主動脈瓣,手術傷口大且術後復原時間較長。而TAVI是經由導管將瓣膜支架置入主動脈瓣部位,把病變的瓣膜向外撐開,讓植入的瓣膜取代原有瓣膜,使其恢復正常運作,且侵入性低、術後恢復時間快,「不過,唯一沒有辦法保證的是置換瓣膜的年限」。

 

▼劉真老公辛龍不捨劉真離世,將於4月22日舉辦追思會。(圖/翻攝自劉真臉書)

 

全世界第一例TAVI手術2010年由法國執行,台灣2012年才首度引進TAVI手術,因此接受這項微創手術的患者,其後續的健康狀況僅被觀察不到十年時間。如果瓣膜無法久放,對年輕患者而言,未來必須再接受第二次置換術。

 

因此,臨床上會建議年輕患者進行傳統手術,實證資料顯示術後瓣膜可用15至20年,若使用金屬瓣膜者有機會一輩子不用再開刀置換瓣膜(但想生小孩者不宜使用金屬瓣膜,必須採用動物瓣膜)。

 

▼劉真經45天與死神辛苦搏命,最終仍於3月22日離世。(圖/翻攝自劉真臉書)

 

黃建龍表示,很多醫院的心臟外科每個月都會執行傳統主動脈瓣膜置換手術,但即使是如此常規的治療術式,仍有風險。「即使發生嚴重併發症的機率只有1%,但無論落在哪個病人身上,對該名病人而言都是100%」

 

黃建龍補充說,患者裝置心室輔助器時,須打抗凝血劑使血流通暢,但抗凝血劑同時可能釀成腦出血,因此臨床醫師只能選擇降低抗凝血劑濃度,但此舉恐怕無法改善腦出血問題,「到底是要顧腦,還是顧心室?這決定讓臨床醫師陷入兩難,就像在賭運氣」。

 

台北榮總昨(23)日發布新聞稿表示,劉真術後心臟恢復不良,因此陸續置放葉克膜、右冠狀動脈支架、心室輔助器等,於二月下旬及三月初先後發生腦部栓塞與出血,造成腦壓上升進行開顱減壓手術,最終仍救治無效。

 

(封面圖/翻攝自劉真臉書)

劉真病逝 心臟主動瓣膜狹窄 重症 醫生 機率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