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54屆電視金鐘獎入圍名單今(28)日公布,東森新聞深度報導「地球的孤兒」,以全球瀕危的物種為主題,結合人文與生態,入圍金鐘三項大獎項。
54屆金鐘獎入圍名單在今天揭曉,東森新聞深度報導《地球的孤兒》一舉入圍三大獎項,分別是「自然科學紀實節目獎」、「自然科學及人文紀實節目主持人獎」還有「非戲劇類節目導演獎」。2017年起東森新聞《地球的孤兒》節目便規劃「熊的國度」專題,主持人兼製作人白心儀陸續走訪俄羅斯棕熊孤兒院、零下30度凍原拍攝北極熊,以及國寶「台灣黑熊」。
熊的國度在最一開始來到了莫斯科,要拜訪的是正為了自己的生存與人類奮戰的棕熊。每年冬天位在俄羅斯母親河「窩瓦河」的源頭,總會上演一場棕熊血腥屠殺,而為了搶救僥倖生存的棕熊寶寶們,一名獵人在30年前開始放下手中的獵槍,轉而成為寶寶們的守護者。
位於距離莫斯科450公里遠的西北原始森林,是棲息全世界數量最多棕熊的棲息地,也是全球最大「熊的國度」,而每到寒冷的冬季就是棕熊與死神拔河的季節,俄羅斯一直到2011年為止,把棕熊從冬眠的洞穴挖出來獵殺還是合法的行為,而瞬時間失去母親依靠的熊寶寶成了孤兒,而牠們的下場不是餓死,就是凍死在零下三四十度的極凍森林。
▼因為人類的屠殺,小熊寶寶失去了心愛的媽媽(圖/東森新聞)
▼因為人類的屠殺,小熊寶寶失去了心愛的媽媽(圖/東森新聞)
西伯利亞獵人Valentin Pazhetnov,在三十年前決定放下手中的獵槍,他和太太搬到這一片罕無人煙的原始森林,成立棕熊孤兒院,搶救棕熊寶寶,並在細心照顧以及訓練求生技能之後,野放回森林。如今,Pazhetnov一家三代,都在孤兒院分工合作,為這個全世界最大的肉食動物之一,爭取活下去的機會。
主持人白心儀,帶領著東森新聞團隊前往俄羅斯拜訪世界棕熊之父成立的棕熊孤兒院。拍攝團隊經過19個小時的飛行,抵達莫斯科機場後,再搭7個小時的車,穿越俄羅斯母親河「窩瓦河」的源頭特維爾省,才抵達白雪覆蓋的原始森林,再經過一連串漫長顛簸的路程,終於找到低調隱密的棕熊孤兒院。
▼工作人員穿上防護衣,戴上手套照顧小熊(圖/東森新聞)
▼工作人員穿上防護衣,戴上手套照顧小熊(圖/東森新聞)
進入小熊屋之前,Pazhetnov家族表示,包括拍攝團隊和棕熊寶寶都必須保持適當距離,並且禁止觸摸幼熊,Pazhetno一家在照護棕熊寶寶時,不僅穿上防護衣,戴上手套,照護的過程中也避免在屋內說話交談,全程秉持不出聲、不交談,只用手勢溝通的原則。
另外,因為熊的嗅覺非常敏銳,不能噴香水,就連肥皂也要使用沒有香味的。所有的一切就是為了不讓小熊熟悉人類的氣味和聲音,或者把人類的聲音和食物畫上等號,影響未來的野放工作。
▼主持人白心儀和小熊的第一次接觸(圖/東森新聞)
三月的俄羅斯森林,仍是雪白一遍,森林裡的氣溫大多在零下二十度,積雪深到膝蓋,舉步維艱,攝影機甚至冷到結冰,雖在極凍的天候環境工作,心卻是暖的,因為,在遙遠陌生的俄羅斯原始森林, Pazhetnov家族,對生物生態,不求回報的付出和愛,融化了冰雪天地。
▼因為積雪寸步難行,移動只能靠雪橇(圖/東森新聞)
▼零下二十度的天氣,攝影機冷到結冰(圖/東森新聞)
全世界共有20萬頭棕熊,其中12萬頭棲息在俄羅斯。過去的 500 年來,棕熊已從英國,北非,中東等17個國家滅絕,但是棕熊的數量,尚未符合國際自然保護聯盟的瀕危物種標準,在北美,北歐,日本,俄羅斯,棕熊被視為可以大量捕殺的狩獵動物,因此在俄羅斯境內的高速公路兩側,還能輕易買到整張熊皮和熊的標本,讓人心痛。
▼路邊隨處可見棕熊標本與毛皮(圖/東森新聞)
拜訪完棕熊和北極熊後,最後一站是離我們最近的台灣黑熊,會排在最後不是沒有的原因。白心儀說:「因為台灣黑熊最難拍!」
▼台灣黑熊半數斷掌斷趾,鏡頭拍下黑熊的眼淚。(圖/東森新聞)
同為瀕危物種,棕熊全球剩下25萬隻、北極熊2萬5千隻,而我們的黑熊竟只剩不到500隻!!而且在黑熊棲息的深山裡,非法狩獵和捕獸夾設置,使得半數黑熊斷掌斷趾,獲知這個慘痛訊息,讓白心儀決心務必慎重、詳實記錄這神隱山林的美麗物種。因此從2018年初便數度前往特生中心,隨著黑熊媽媽黃美秀老師多次進入大雪山、玉山探尋黑熊蹤跡,記錄黑熊生態。
原以為走遍世界數十國的採訪經驗,入山尋熊又怎麼難得倒她?殊不知台灣高山險峻,黑熊藏身隱密移動速度又快,白心儀完全跟不上保育團隊腳程,雙腳不能停之外雙手還得攀住樹枝輔助,幾度爬得上氣不接下氣狼狽不堪。更曾經,早上人還在高雄內門採訪美食,突然接到通知找到熊了!放下電話立刻拉著攝影直奔大雪山,成功參與了極少曝光的黑熊捕捉繫放研究,這趟採訪可讓白心儀吃足苦頭,沒有時間換穿登山服裝鞋子,再加上晚上的森林暗得嚇人,只能靠著工作帽上的頭燈照明,不停在濕滑的山路上摔跤,回到台北後整條腿都是瘀青。深深體會保育團隊的辛苦,難以想像長期在深山尋找熊跡,克服艱險地形、瞬變的天氣,還要跟黑熊比腳程,更加敬佩他們對保育工作的付出和犧牲,「希望透過鏡頭,讓更多人看見保育團隊的付出」。
▼森林送來的信使,黑熊妹仔補齊報導最後一塊拼圖。(圖/東森新聞)
▼森林送來的信使,黑熊妹仔補齊報導最後一塊拼圖。(圖/東森新聞)
跟拍了半年多,白心儀卻仍覺得內容不夠完整,這時候新聞傳來南安瀑布發現小黑熊的訊息,在小熊安置妥善後,再次前往特生中心,在保育團隊監督之下記錄小黑熊「妹仔」的成長和野訓過程,看著她從小小的4.5公斤長大到40公斤,從看到食物小蟲會害怕到懂得獵捕,終於大到可以回家了。在野放前一個月,保育協會為了教導小熊遠離人類,也邀請白心儀扮演陌生「壞人」,在小熊快要接近人類時,點上鞭炮製造聲響嚇熊,建立人類很可怕的印象,沒想到熊都還沒逃,白心儀自己倒是嚇壞了,更被同事笑稱是最不稱職的壞人。
▼扮演壞人嚇熊,自己反而怕死了。(圖/東森新聞)
回想兩年來的採訪過程,白心儀只說非常值得,跑了不知道多少趟花蓮玉里、台中、中央山脈……雖然辛苦,但卻充滿感動,我們紀錄了斷掌大熊悲歌、也感受小熊妹仔成長的喜悅,白心儀說:「比起保育團隊的付出,我們這些奔波,根本微不足道。」也因為「妹仔」的出現,讓報導最後一塊拼圖,終於完整。
《地球的孤兒》用鏡頭紀錄了台灣保育史上第一次,幼熊在野外失恃,經救傷再野放的案例。就是盼望能透過節目,讓更多觀眾一起關心台灣黑熊,讓這美麗的生命,在台灣世代延續。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