另一個思考! 年輕人該花錢住好一點的房子嗎?

很多文章都說:「年輕人要存錢、從租金開始省最好!」
 
說實話,我一直都不認同這樣的觀點。
 
如果真要讓我說,我認為年輕人還不富裕的時候,「住的地方」甚至比開的車、吃的餐廳還要重要,因為居住代表每天花最多時間適應的「環境」,最好能找到一個可以「時時刺激自己上進」的地方,例如,你住在仁愛路帝寶隔壁的巷內的地下室,每天只要出門、經過仁愛路都會看到一整排S、大7和超跑停在路邊,眼中所看到的永遠都是一大排住滿有錢人的豪宅,那就是一種最直接的「階級刺激」。
 
「為什麼我身邊滿滿的鄰居都那麼有錢,每個住豪宅開名車,而我自己窮成這樣?」
 
如此就等於現代版的懸梁刺股,每天只要出門、或打開窗戶往外看都是連續刺無數次,HP不足、來不急補血雖然會很快的GG,但如果能把這樣的痛苦化為自己生 存的食糧、勇敢的撐下去,並且逐漸「習慣這個刺激」,更重要的是能讓自己有一天「追上這個居住環境的等級」,從這區域的最底層往上爬一點點,那也就有了意義。
 
也許未來某一天,你已經能跟鄰居阿嬤的買菜車一樣買了入門進口車、或終於買下這區域最小單位的不動產,縱使唱衰的酸民會照樣跟你說:「雖然你那麼努力,在 那些有錢人眼中你也只是小咖咖啦~不會正眼看你!」,但,只有你自己最清楚,因為你一開始就選了「地獄等級」的病態模式從零開始,若能在這個等級倖存下 來,就已經證明自己早已不是吳下阿蒙。
 
當然,這個訓練最大的前提是:你得要是屬於那種會跟著環境不斷進步、追求強者不斷超越並往前邁進的人,無論付出多少努力、都期許自己至少能站在更高的格局。就像當年年輕的項羽看到秦始皇的超跑車隊在遊街,所說的這一句「大丈夫當如是 彼可取而代之」
 
這麼多人能住豪宅、能開超跑、能過舒適好日子,意味著這個世界上必定存在「達成條件的方法」,難道,那寶藏不值得我們花一輩子的時間用力找出來嗎?
 
對照一篇最近很夯的文章「中國大陸最牛的地下車庫!奔馳寶馬只能算“屌絲級別”」
 
如果這個地方車位有出租、但比較貴,例如普通地下室室內車位一個月六千台幣,而這邊硬是要價一萬二,個人認為還是值得租起來,當作是「自我勉勵」的投資(當然,如果是跑車愛好者,那就比較偏向純享受了)。
 
這思維的關鍵假設在於「定錨」作用,當你身處的環境非常艱困的時候,一開始肯定會覺得受到衝擊甚至自卑,那是因為原本自己內心的定錨點突然被改變的不適應。
 
拿運動來比喻,A學校的學生每天上課的重點就是能跑一公里、B學校則規定要跑十公里以上不然不准放學,一旦A學生轉學到B勢必會非常痛苦、被同學笑沒體力、每天用爬的下課、甚至自卑想逃避,這時候考驗的就是個人如何去調整、適應不同的基準。
 
客觀來看,只要這位轉學生後來能「達到B校的最低標準」,縱然只是最低標準,也意味著其這方面的能力已經「能輕鬆贏過大部分A校的學生」,進一步而言,在這個國家內所有學校的基礎都是規定跑一公里,只有B學校自己調整到十公里,那就代表能達到B校最低標準的普通弱雞,就已經站在該國同年齡學生中的「頂標」
 
只是,這種類似「下猛藥」的方法伴隨以下兩個一輩子的風險:
 
第一種狀況,
 
花很久的時間無法適應新的環境,就會自然的選擇放棄。問題於放棄以後為了自我合理化這段期間的失敗與痛苦,很大機率會開始怨天尤人、陷入循環解釋的困境,進一步讓人養成畫地自限的習慣,未來碰到問題就會告訴自己「之前那樣都失敗了,我還是維持這樣最好!」
 
簡單來說,吃下這藥如果沒有脫胎換骨,就會反而害你變成憤世嫉俗的阿Q。
 
第二種狀況,
 
利用自卑感來當成努力向上的動力,一步步的往上爬,最後在現實中戰勝他人的觀感,也就是拿到那個特殊群體的入場券。
 
表面上這是個很好的發展,但值得我們討論的是,利用戰勝自卑感來突破自我的人,往往一輩子「黑暗面」都難以消除,於是會在成功以後「轉嫁」這樣的感受,轉化為透過某種程度的歧視、優越感來達成更高度自我滿足,且往往這個價值觀會持續數十年而不自知。
 
也許,世間真的沒有白吃的午餐,想成功就要有所覺悟,
想要得到什麼、就得有付出更大代價的準備,關鍵就在於:自己對當下的抉擇!

文/你要當好人還是廢物? 全台資 授權轉載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