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股2023年表現亮眼,投資人積極入市,截至年底開戶人數達1227萬人,隨著5月報稅季將至,存股小資族、股市大戶以及持有ETF民眾,如何運用股利「合併計稅」、「分開計稅」二選一機制聰明節稅,3大關鍵整理一次解析。
安永聯合會計師事務所執業會計師楊建華說明,所謂合併計稅,即股利和其他綜合所得合併計算稅額,並按「股利所得金額乘以8.5%」計算可抵減稅額,每一申報戶抵減稅額以新台幣8萬元為限。
如果採取分開計稅,楊建華指出,股利以28%分開計算應納稅額,再與其他綜合所得計算的應納稅額,合併報繳。
楊建華表示,投資人檢視自己適合哪一種計算方式,有個大原則可判斷,如果申報戶適用的所得稅率級距是介於5%至30%之間,採合併計稅較省荷包;若申報戶所得稅率級距已達40%,則採分開計稅較有利。
楊建華表示,若納稅義務人適用的綜所稅率為5%,採合併計稅,可利用股利金額乘以8.5%計算可抵減稅額,申報時創造3.5個百分點的節稅空間。
楊建華舉例,單身上班族A小姐全年薪資所得新台幣60萬元、股利所得5萬元。
綜合所得淨額計算方式為65萬元減掉免稅額9.2萬元、標準扣除額12.4萬元、薪資扣除額20.7萬元。綜合所得淨額為22.7萬元,適用綜所稅率級距為5%,應繳納約1萬1350元;5萬元股利所得乘以8.5%,可抵減4250元;A小姐的應納稅額為7100元。
如果A小姐沒有投資,薪資所得60萬扣除免稅額9.2萬元、標準扣除額12.4萬元、薪資扣除額20.7萬元,綜合所得淨額為17.7萬元,適用綜所稅率也是5%,應繳納8850元。
也就是說,A小姐投資有方,多了股利收入,要繳的稅反而少1750元。
同時,楊建華指出,採取合併計稅,若以每戶抵減限額8萬元除以抵減率往回推算,全年股利所得在94萬元以下者,可全額抵減;此外,若股利可抵減稅額大於應納稅額,還可退稅,而有機會退稅者一定是適用綜合所得稅率5%的族群。
楊建華舉例,單身大戶B小姐全年薪資所得500萬元、股利所得1000萬元。
假設選合併計稅,B小姐的綜合所得淨額為1457.7萬元,適用課稅級距為40%,扣掉累進差額86.4萬元,抵稅前應繳納約496萬6800元,1000萬元股利所得上限可抵減8萬元,最後須繳納488萬6800元。
若採分開計稅,B小姐綜合所得淨額為457.7萬元,適用課稅級距為40%,扣掉累進差額86.4萬元,應繳納約96萬6800元;1000萬元股利所得以28%分開計算應納稅額為280萬元;兩者合計約376萬6800元。
楊建華說明,無論B小姐選股利合併或分開計稅,適用的綜所稅率都是40%,但若選擇分開計稅,等同將股利所得獨立於其他綜合所得,以28%計稅,申報上相對有利。
楊建華進一步表示,適用高稅率的投資者也可思考是否不參加除權息,也就是在除息前賣出持股賺價差,將股利所得轉換為免稅的證券交易所得(現行台灣停徵證所稅)。
楊建華表示,若是近年來投資火熱的台股ETF,如何課稅,必須檢視配息來源是「ETF成分股所發放的配息」、「ETF在交易成分股時,所轉取的價差」,或「收益平準金」。
楊建華提醒,配息來源若是「ETF成分股所發放的配息」,屬「股利或盈餘所得」,投資人需繳納所得稅以及健保補充保費;若單次股利給付達2萬元(含)以上,還需要扣繳二代健保2.11%補充保費,且由於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是以單次配息來計算,只要單次取得股利不超過2萬元,就免扣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所以月配息ETF可有效降低每次取得的股利,具較大優勢。
楊建華表示,若ETF配息來源是「ETF在交易成分股時,所轉取的價差」,屬證券交易所得,免課所得稅及健保補充保費。若來源是「收益平準金」,是拿投資者投入本金的一部分來配息,因此不計入所得,也免課所得稅及健保補充保費。
此外,楊建華指出,投資人預期美國聯準會(Fed)降息,在國內掛牌的美國公債EFT、或美國公司債EFT也是熱門投資標的。上述ETF投資標的是海外公債或公司債,配息屬海外所得,適用個人最低稅負制、在670萬元內均可免稅,且因其配息來源屬於海外所得,無論單次領息金額高低,都免繳二代健保補充保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