本土確診海嘯來襲,民眾採檢塞爆醫療院所,各地方醫療量能吃緊。衛福部2日緊急定調「快篩陽性才可做PCR採檢」,但仍緩不濟急。不少人都在問到底何時「快篩陽性視同確診」,衛福部長陳時中在立院備詢時透露,「至少要等確診高峰期過後,前端的診斷才可以放鬆」,初期優先由「高風險的居家檢疫、居家隔離者」實施,高峰觀察期先抓在5月20日,屆時也將再放寬確診者的人身自由限制。
衛福部長陳時中今日赴立院社環委員會備詢,國民黨立委蔣萬安質詢時提到,日前有6個月大嬰兒確診,急診排隊1小時後轉為重症不治,認為急診人滿為患、醫護人力吃緊的原因是大量PCR採檢的關係,對此指揮中心有沒有因應對策?
陳時中回應,短期急性下有要求醫院急診分流,並且再三宣導要快篩陽性再做PCR,同時院內應該也要設置CO-VID19專責門診、還有希望一般的開業醫師有部分人員協助、同時在部分地方設立採檢站分解壓力。
▼(圖/翻攝自國會頻道)
蔣萬安追問,「現在快篩陽的人數就是有這麼多」,衛福部的做法沒辦法解決,有沒有考慮參考其他國家例子,未來朝向「快篩陽就確診」,輕症就在家給藥,不必再做PCR,把醫療量能留給有需要的中重症患者和沒有辦法打疫苗的高風險人群?
陳時中表示「各國最後都會用快篩取代PCR,但那是因為確診者人身自由限制的事情變少了,可是台灣目前對確診者仍有限制人身自由」,至少要等到「確診達到高峰後,確診者的人身自由限制一定會降到最低」屆時前端的診斷才可以放鬆。
陳時中也坦言,初期優先實施的是高風險的「居家隔離、居家檢疫者」,經過醫師診斷就不再PCR,預期這兩天就會公布實施辦法。不過一般民眾可能要等到確診高峰往下降,「看這個月底會不會到高峰,目前看是先抓5月20日」。
陳時中提到,因應疫情輕症化,政策做法將從過去降載一般量能滿足疫情需要,改為維護既有醫療量能來醫治中重症以上患者。
(封面圖/翻攝疾管署Youtube)