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代人生活離不開3C,不少父母對於讓孩子使用手機或平板,還存在很多擔憂與討論,對此,資深名師顏安秀給出意見,提供家長們參考。
孩子拿到手機後,是否還能保持對「線下」世界的關注與好奇,是父母的一大考驗。在孩子擁有手機後,若同步獲得父母的完全授權,由孩子隨意決定使用頻率、時間、接觸的App或影片、任意的網路互動等,就算之前培養了其他興趣與愛好,如畫畫或閱讀,也可能短期間內兵敗如山倒。
這就是手機的威力,它以一種在生活中隨處可取得的狀態,非常自然的存在於孩子的日常中;若加上同儕推波助瀾,孩子的注意力很快就抓不回來。
我為了提防家中兩個女兒出現這種「症頭」,我先確認線下世界對她們豐富且有趣,才給出手機,給了之後也不可忽略真實世界裡本來吸引她們的趣事,一樣時時刻刻留意閱讀與畫畫的高比重。
我同時再三強調「手機是工具」這個大原則,並同步控管她們使用的時間和頻率,我常常跟孩子說,手機就是一部好用的小電腦,要使用小電腦為我們做事,而不是被小電腦控制時間和心思。
給孩子手機,是父母遲早要面對的功課。但給了之後的規範引導,才是長治久安之計。當然這其中包含很多心思,如跟孩子懇談、時常討論,以及父母自身的示範。但父母的用心,一定會是孩子善用手機、同時不被手機綁架的關鍵。
我們再來談談如何落實「手機是工具」這個觀念。其他工具買回家裡,是以什麼樣的角色存在,那手機應該也是這樣。
學習這項工具前,家長可依照自己的愛好和專長,賦予孩子相關任務。以我來說,是拍照和寫作。拍照,同時也是生活、作品及出遊紀錄,同時我希望孩子早點習慣使用有邏輯的文字,留下生活見聞與感動。
當時六歲的可樂果妹獲得手機,我問她要拿手機做什麼?姊姊都是拿手機記錄旅遊或閱讀心得,然後傳給媽媽在臉書上發文喔!妹妹回答,她想用手機拍照。
那好吧!所以當晚家庭聚餐時,拍得很好看的一家人照片中沒有妹妹,因為她是掌鏡者。過後不久,她挨著我說想寫那個下午的海邊之旅,由她逐字口述,媽媽「勉為其難」同意幫忙打字。
這當然是我的小策略:「具備拍照+寫作能力,才等於擁有手機使用資格」。
但其實對家長而言,孩子拍或寫得好不好是其次,而是希望他們對手機的起始印象是工具,能以不同的形式記錄生活,以及習慣文字的思考、書寫與使用。
姊妹倆使用手機最常做的事,大概就是查天氣、設鬧鐘、找資料、看導航和拍照寫作。現在姊姊大了,喜歡戴上無線耳機聽YouTube的音樂,閒暇時我也隨她去,畢竟這個年紀想裝大人很好理解啊!
遊戲偶爾還是會玩的。我不讓孩子感覺「媽媽討厭遊戲」,而是希望她們體認「這就是小電腦,是很好用的工具,可以幫我們做很多事,包括提供閒暇時的娛樂,而玩遊戲只是其中一項」。
手機給了,才是親子「鬥智」的開始。不需要妖魔化手機,它已經是孩子成長及學習中不可或缺的重要角色。日常生活中父母用心教育及引導孩子善用手機,發揮它的高效能,增添生活的色彩與趣味,為生活留下更多可供回憶的媒材,為我們創造更多有意義的快樂。
本文摘自《家庭裡的素養課》/顏安秀/本文由天下文化授權提供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財經立場
(封面示意圖/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