市場上的投資方法五花八門,有基本面、技術面、籌碼面等門派,且每一個派別都有各自的信徒,甚至同一份財報、技術線型,不同人觀看都會有不同結論。但投資是否有聖杯,又這些資訊該如何解讀?一名網友對此感到困惑,並在PTT上發表請益文,詢問分析財報是否能夠賺錢,引起網友熱烈討論。
原PO表示,近期想要研究財務報表作為買股票的依據,不過轉念一想,財務報表人人都看,最後卻不是每個人都賺大錢。讓他不禁思考,研讀財報會不會和鑽研技術分析一樣,最後沒辦法轉換為實質獲利。
有網友分析,研究財務報表就好像觀察公司過去的品性、性格、信用、人品,唯有深入瞭解才知道公司的問題在哪,也有助於推斷適不適合長期投資,但判斷公司未來會不會成長,還需要透過股東會年報等資料輔助,唯有全盤了解一間公司的業務與產品,才能知道公司有沒有未來發展性。
而他也以自身經驗舉例,過去投資佳格時,注意到公司營收一直成長,又股價當時持續盤整,讓他判斷低點已至,因而進場買進。不過經過1、2星期後,公司公布的稅後盈餘遠不如營收成長幅度,此時他重新檢視財報,發現中國區域佔營收比重不斷提高,推斷可能是當地發生削價競爭,導致高營收低獲利,也及時停損賠1%出場。
▼網友分享,去年3月發現佳格獲利成長遠不如營收表現,及時停損後才躲過後續跌勢。(圖/翻攝自嘉實全球贏家)
也有網友持反面意見,認為先前宏達電一路上漲,財報卻根本沒有起色,且台股中不少飆股往往都是財報越爛越噴,並指出財報只有在股價大跌時才有效果。
其餘網友則留言:「有憑有據的財報推論比一堆用技術面做短,卻又不搭配籌碼看的人強多了」、「我覺得買自己有花時間研究的股票至少不會砍在阿呆谷」、「股價看未來,看公司漲價、市佔率比較實在」、「炒作股很少看財報」、「財報很多時候是讓你對答案,證實你的猜想對不對」、「功夫學一半,就說沒用,用技術分析也會陷入同樣窘境」。
(封面示意圖/unsplash)