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出社會工作後,大家都會給多少孝親費呢?近日有名男網友表示,他剛出社會找到1份工作,而媽媽看到工作的offer letter(錄取通知函)後,便開口索取每月1萬的孝親費,但他因在外地工作租房,加上還家裡房貸等,對1萬元感到有點負擔,跟爸媽溝通想改3~5千元就,卻被痛批「不孝」,因此他委屈上網詢問:「是我觀念有問題嗎?」
該名男網友在Dcard上發文透露,自己在畢業後找到一份待遇不錯的工作,月薪有60K,努力加班加上年終可以破100K;雖然薪資還算優渥,但因工作地點在外縣市,租金加上家裡房貸、大學學貸、保險費等雜項支出,剩餘的錢實在不多,而且還要存錢做未來規劃;但媽媽一看到他的offer letter,卻馬上查出他的月收入區間,並直接要求孝親費1萬元,讓他很不能接受,認為重點不在多少錢,「我在外面租屋,爸媽也都還沒退休,情緒勒索就算了,待業等當兵時,除了住在家裡,沒跟家裡拿錢,還一直被罵廢物跟米蟲」,便打算跟父母溝通看看,但卻被痛罵不孝子,讓他懷疑自己是不是觀念有問題。
▼網友對於家裡要1萬孝親費感到煩惱(示意圖/pakutaso)
對於家裡的詳細情況,他說道,從小到大沒餓過,就學時都住在家裡,但不煮飯,所以會給生活費,高中每月5000、大學8000;「在就學時,爸媽好幾次透露沒在存錢,以後可能要靠我養他們,而理性告訴我,這樣很不負責任,為什麼沒有好好規劃自己的後半人生,而是把我當…當什麼去了?但感性說,他們照顧我,給我一個家,滴水之恩當湧泉相報…」因此他不知道該怎麼辦。
此篇文章發佈後,引發網友熱烈討論,有人認為原PO父母不講理,「自己願意,且能負擔的情況下給出去的才叫孝親費,父母開口要叫作勒索」、「5千算正常,1萬有點太超過」、「經濟能力能給多少就給多少,重要的是心意」,但有人認為,「爸媽幫你把屎把尿,送你念書到大學畢業,現在出社會給個12萬/年過分嗎?」
事實上,關於扶養親人,民法有明確規定:扶養程度,應按受扶養者之需要,及扶養義務者的經濟能力定之;扶養方法,由雙方協議,若不能協議時,由親屬會議定之,但扶養費之給付,當事雙方不能協議時,由法院定之。
但凡事走法律也過於不近人情,關於孝親費,與父母坐下來談,說明自己的難處,才是最好解決之道。
▼網友詢問家裡要1萬孝親費會過分嗎?(圖/翻攝自Dcard)
(封面示意圖/取自Pexels)