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高店租效益下,不少行業改承租樓上或地下室營業。(圖/東森新聞)
在「吳柏毅」、「貓熊」滿街跑,網購商品塞爆社區大廳及超商櫃檯的時代,高價電租更是逼退不少業者,使得近年1樓店面受重傷。根據房仲最新統計,愈來愈多行業不再鍾情承租1樓店面,改往2~5樓或地下室營業,專家指出,微型創業風起及產業多元化之下,營業人不需限定營業地點,對店面房東來說是一大考驗。
根據財政部針對營業人地址登記樓層最新統計,雖然1樓比重仍是大宗,但2~5樓甚至更高樓層也頗受青睞,地下室亦佔有相當比重。進一步從區域來看,台北市更是已經有超過5成的營業人不登記在1樓。
住商不動產企劃研究室資深經理徐佳馨指出,隨著社群媒體的發達,業者不一定需要店面創造聲量與黏著客戶,加上微型創業風起,業種型態多元化,越來越多營業人不限定自己的營業地點,對於店面房東來說也是一大考驗。
在業種型態上,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表示,彩券、典當與檳榔業因為業種特性,多數仍在1樓,但某些營業面積大,例如月子中心與健身房,或是以專業性吸引客戶的產業,如保險、專利人與報關行等,就會轉進其他樓層,甚至於地下室以節省開支。
從統計來看,徐佳馨補充,可以看出雖然1樓仍是大宗,但結構有很大的不同,開業30年以上的營業人多在1樓,經營一定時間以上的業者反而勇敢轉向其他樓層,撇除中南部與花東地區的業者9成以上鍾情1樓,都會區則因租金等因素而轉向其他樓層。
大家房屋企劃研究室副理郎美囡認為,過去傳統上需要1樓才利於觸及消費者,同時有廣告效益,但疫情之後零售市場已出現改變,多元管道讓業者不限於一定要在1樓營業,將會是未來趨勢。
「消費型態轉變,使店面型態也面臨轉變!」台灣房屋集團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認為,當主流商圈不再是人流保證,正面臨租約到期的店也趁此調整營運步調,不少零售店家從觀光商圈退到區域商圈,小型餐飲業從街邊金店面,轉向巷弄發展,搭配外送平台服務,小店也有機會創下高效益。
張旭嵐補充,服務客層著眼會員熟客和回頭客的產業,像是醫美診所,美容美甲,瑜珈運動教室等,更會優先著眼樓店型店面,例如1樓小店面附地下室或2樓店面的產品,取代對一樓大店面的需求,不僅服務更具隱密性,降低店租成本的同時,也可以將價格微降,更具市場競爭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