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扶老比創新高,三明治世代扶養壓力及購屋壓力高漲。(圖/東森新聞)
老年化及少子化加乘效應下,根據國家發展委員會資料統計,今年至8月為止,總扶養比來到40.9%,雖然扶幼比持續走低,10年來降了2.84個百分點,今年達17.53%,但「扶老比」則增加了8.67個百分點至23.37%,為統計以來新高,顯示青壯年的扶養壓力仍居高不下。
所謂的「扶老比」,是以65歲以上的人口數,除以15至64歲人口數的所得比值,以23.37%「扶老比」來換算,即4.27個青壯年要扶養1個老人。台灣房屋趨勢中心執行長張旭嵐指出,扶老比的增加,除了因為現代醫療進步,人類壽命延長,主要還是家庭觀念的變化,許多家庭不生或只生一胎,雖減輕養育子女的壓力,卻也加重未來子女照顧雙親的擔子。
▼台灣近10年國內扶養比變化。(圖/台灣房屋集團)
張旭嵐表示,扶幼比和扶老比在2020年進入黃金交叉,扶老比例超越扶幼,三明治世代的壓力有增無減,因此出現「躺平族」現象,意旨年輕人因感到辛苦努力得不到成果,乾脆放棄努力,不買房車,不婚不生,躺平度日。
進一步分析三明治世代三種購屋現象,一是「小宅蝸居族」,稍有能力買房的家庭,因生活負擔和撫養壓力大,只好買低總價小宅,並減少生育,藉以降低負擔。
二是「長租樂天族」,無法靠爸媽又無法獨立買房的年輕人,採「買不如租」,沒有資產也不會有負債。三則是「躺平繼承族」,獨生子女賴在家,仰賴父母庇蔭,不用努力賺錢購屋,直接「躺平」等待繼承。
不過張旭嵐提醒,太早選擇躺平,晚年就難以脫貧。小資族想成家不是不可能,但需先跳出舒適圈,可先從降低娛樂型支出著手,再透過有規劃的理財,提早設定購屋目標,才有機會累積資產戰勝通膨。
全球居不動產情報室總監陳炳辰認為,「躺平族」一詞源自中國大陸,因城鄉及貧富差距,財富不均問題相當嚴重而產生的狀況,相對之下台灣不見得如此悲觀。
陳炳辰解釋,例如台北市房價雖高,但蛋白區房價相對親民,且交通、機能發展也很平均,不至於太差,或者走出台北市,房價更有3~4倍以上的落差,仍有可能買得起房。
另一方面,雖然有能力的人選擇租屋是個人價值觀的取捨,但陳炳辰指出,華人思維仍以房地產做為累積資產的工具,在目前處於史上最低利率的時代,將資產投入房產,可視為保值、累積財富的不錯投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