投資電動車的新思維 財經專家:當成會跑的電腦就對了

聽新聞

如果路上跑的不是車子,而是一台又一台的電腦呢?今天的電動車市場,正是這一幕場景的實現,半導體、電子科技相關產業成了最大受惠族群。知名財經作家王志鈞分析,如今電動車已不再是「車」,而是「行動電子裝置」,投資人可以長線布局的成長股或價值股俯拾可得。

 

★【東森財經粉絲團】財經資訊一把抓

 

2020 年,全球電動車銷量達323.9 萬輛,在疫情下仍呈逆勢成長,年增率46.6%。彭博社預估,新售電動及燃油車輛,將於2035 至2040 年間黃金交叉,也就是新售電動車的銷售量將在2040 年之前超過燃油車。從燃油車到電動車,對消費者來說是換了一台更環保的交通工具;對生產供應鏈來說,卻是一整條產業鏈的轉換與重組;對投資人來說,則是一條高成長的投資機會。

 

 

單以電子零組件占整台車的製造成本來說,燃油車僅占約3 成,電動車則大幅上升至約7 成。過去,一家車廠通常擁有數千家零組件代工廠,從負責原物料的最上游,到將原料組成零組件的中游,搭配一階零組件廠商,將模組化零件組合成可獨立運作的完整零件,如引擎、冷卻空調系統等;最後再由整車廠,也就是汽車品牌商完成汽車組裝,再銷售給顧客。

 

但電動車的供應鏈卻不是這樣的上、中、下游單線生產的封閉式思維,而是採取開放式架構,車廠僅自主研發關鍵技術如電池、自駕系統,其他零組件都開放全球採購,並由汽車品牌商向零組件廠直接購買,甚至委外組裝。在這樣的開放架構中,車商將擁有眾多供應商,並可隨時更換至品質、技術和價格更有競爭力的廠商。最重要的是,電動車的生產者也不僅限於車商,目前投入的廠商包括:創新領導廠商Tesla、傳統車廠如福斯汽車、科技大廠如Apple,以及新創廠商如Fisker、NIO 等四大類。

 

如果細分整台電動車的組成模式,可以發現其電子軟體設備過半,即使是硬體設備也不乏高精密的電子科技技術,這是與傳統燃料車的最大差異,也是投資機會之所在。以車體構成的外裝硬體來說,電動車配備有感測器、雷達、光達、攝影機;所搭配的軟體,包括辨識車輛周圍的圖像處理軟體,以及辨識道路障礙物的自動駕駛系統。

 

以電動車最核心的引擎,也就是動力系統來說,更是電子科技含金量超高的一塊。硬體部分就是一套汽車電子控制裝置,內載的軟體包括:動力控制系統、車身控制系統,可透過OTA(空中下載技術)自動升級引擎、車門、空調、電池管理等系統,幾乎就跟現在的手機可定期從雲端更新最新版的軟體一樣。在儀表板部分,電動車更像是一台行動電子裝置。硬體部分有抬頭顯示器、數位化儀表板;軟體部分則有人機互動軟體,如用觸控、語音和手勢控制,駕駛人只要講出目的地,語音助手就會直接導航到目的地,而不用靠雙手輸入地址等。

 

更顛覆傳統汽車銷售思維的是,電動車不是在銷售一台車,而是在提供一套以人為本的移動裝置服務,因此在車輛維運上,車商會透過蒐集數據,分析駕駛人的開車習慣、判斷車子是否即將故障,並做到保養維修提醒。在結合金融保險服務上,車商也能蒐集車主與車輛的各種數據,做到以駕駛人的車輛使用狀況為計算基礎的新形態車險,讓每個人的保險金都不相同,以符合公平、效率原則。

 

電動車也提供資訊娛樂服務,讓車子可以訂閱遊戲、音樂和串流影音服務,直接在車內的螢幕上播放。在第三方應用程式和服務上,電動車可整合停車場資訊,提供智能導航的自動停車服務;甚至可採取共享汽車的商業模式,由車商分析車輛閒置率、用車起迄站等數據,自動指派在乘客附近的車輛,讓電動車成為一種可訂閱的載客服務。

 

當電動車不再是「車」,而是「行動電子裝置」時,投資人可以長線布局的成長股或價值股便俯拾可得,為投資帶來更多尋找與想像的樂趣。

 

本文摘自《為什麼股市漲跌跟你想的都不一樣?:全新解讀疫情改變的價值與成長選股邏輯》/王志鈞/本文由和平國際授權提供

●以上言論不代表東森財經立場

●投資理財有賺有賠,投資人決策時應審慎衡量風險,並就投資結果自行負責。

(封面示意圖/pixabay)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台灣金牌啦!!!!4:0完封日本 中華隊12強奪金破台灣記錄 終止日本國際賽27連勝

台灣金牌啦!!!!4:0完封日本 中華隊12強奪金破台灣記錄 終止日本國際賽27連勝