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地狹人稠形成特殊的塔葬文化,但目前大多的納骨塔只有使用權,50年的年限到了後,必須再另買塔位安葬,因此第一座公辦民營的納骨塔,推出永久住宅的概念。
東森財經記者謝維怡:「放眼望去綠草如茵,一望無際,低密度開發的靜謐空間,彷彿是來到了避世莊園,遠離塵囂、沉澱心靈,靜靜的閉上眼睛,你可以享受,蟲鳴鳥叫的協奏曲,不說你可能會以為這裡是生態園區,其實它是逝者的永居之地」。
背山面海景觀開闊,天氣好時眺望出去,可以看到碧藍如黛的大海,延伸到遠端蒼穹海天一色,為亡者安居所設計的園區總面積達11公頃,保留了3.8公頃綠地,規劃的藝術公園,讓前來緬懷的家屬相聚踏青,分享彼此珍貴的共同回憶,幸福時光不因分離而被淡忘。
▼園區保留3.8公頃綠地,覆蓋率高宛如生態園區。(圖/東森財經)
東森財經記者謝維怡:「台灣地狹人稠,也因此火化之後,會再放入靈骨塔,形成了特殊的塔葬文化,有別於以往的土葬,有更多空間可以營造出舒適美觀的環境,甚至推出了線上代祭拜,幫至親準備的另一個家就在這裡」。
業者 黃玉玲:「其實很多的消費者都不知道,塔位是只有使用權,而且是租用的,當建築物老舊不能夠再使用的時候,而且使用年限已經到期,我們就必須要再重新租一個塔位,來安奉我們的親人,為了要解決這樣的問題,我們希望可以推動用購買來取代租用」。
首家民間業者與政府合作的塔位園區,耗時10年建造,投資18 億元在2017年營運,不僅不受年限限制,為了營造家的感覺,在建築設計上也別有巧思。
▼業者推永久使用塔位,入住後無年限問題。(圖/東森財經)
業者黃玉玲:「在這個建築物裡面,我們延請了景觀藝術,以及建築界的三位大師來為我們設計做規劃,園區裡面有數千坪的藝術公園,另外還有六百坪的美術館、家屬的休息中心,以及用度假風格,來興建設計的永久豪宅」。
園區位於苗栗後龍,緊鄰後龍交流道,路程僅需2分鐘即可抵達,環境與地理佔盡優勢,也不用擔心經濟無法負擔。
業者黃玉玲:「其實我們有跟銀行做這樣的合作,就像買房子購屋貸款一樣,輕鬆的頭期款,一個月不用幾千塊,就可以把未來的房子規劃好」。
購買民眾:「以往清明祭祖時塞車人擠人,靈骨塔內的氣味環境不佳,所以很多後代子孫都不喜歡去,這裡設計的像大自然的公園,以後兒子、女兒都喜歡來,他們放假都可以來追蝴蝶放放風箏,然後來看看家人,是一個非常好的選擇」。
東森財經記者謝維怡:「真正的分離不是死亡,而是遺忘,除了在心中替至親保有一席之地之外,替他們挑選的永居住所,也成為想念他們時的依歸所在」。
(封面圖/東森財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