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自5月起爆發本土疫情,根據疾管署統計資料顯示,累計至今本土確診人數高達14,045人,而本土死亡人數達739人,而死亡率從全球第16名躍升至第8名。對此,台北市聯合醫院胸腔科醫師蘇一峰在臉書PO文表示,台灣疫情的高死亡率與重症醫療量能不足有很大的關係,「台灣健保體制下,重症單位是賠錢單位,不少救命機器健保不付錢!」
醫師蘇一峰於昨(13)日在臉書表示,「這次台灣的疫情死亡率高,與重症醫療量能不足有很大的關係」,蘇一峰認為,關鍵問題出在健保,「隔離病房很貴,人力需求也很高,平常是賠錢的單位,疫情之下病人一多,醫療量能不足就現形了,突然出現一波病人得不到醫療,死亡率當然高。」
蘇一峰說,「台灣健保體制下,重症單位是賠錢單位,不少救命機器健保不付錢,救命俯臥姿勢健保不給錢,重症醫師面臨人才荒!」蘇一峰也向相關單位呼籲,希望能重視這個問題。根據目前疾管署統計,全球新冠肺炎死亡率約為2.1%,而台灣的死亡率則達到5.2%,目前本土確診人數為14,045人,本土死亡人數739人。
蘇一峰的文章底下,許多網友看完後表示相當認同,紛紛留言支持健保漲價,「健保決策往往會使許多努力白費,希望基層醫療人員也能進入健保會,改革健保會運作模式,使政策透明也是很重要的」;但有另一派網友認為,單靠死亡率數據,直接推斷重症醫療量能不足並不客觀,有網友說「各國一開始疫情爆發,也是死亡率衝高,但經過一段時間,疫情開始獲得控制,死亡率也會開始降低。」
而健保署對此表示,為因應治療COVID-19(新冠肺炎)個案需要,已給付「經鼻高流量濕化氧氣治療」及「俯臥通氣治療」,並由公務預算支應,未如所述救命俯臥姿勢不給錢。
健保署近年也從給付面來反應急重難症投入之心力,針對急重難症支付標準調整,如106年已投入60億元調升1,716項急重症支付點數;109年已投入21.6億元用於調升400項急重難症支付標準點數,調幅介於1.3%~80%不等,包含心肺甦醒術、氣管內管插管等項目。
(封面圖/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