許多愛吃海鮮的人都把海膽視為美味珍饈,幾年前台灣還曾有新聞呼籲民眾避免吃太多造成濫捕,使海膽瀕臨滅絕。不過,在美國的狀況卻恰恰相反:因為海膽太多,導致生態環境失衡,科學家想方設法企圖減少海膽數量,最後還結合廚師推出各種海膽料理,呼籲民眾「多吃海膽」。
綜合外媒報導,紫海膽在美國西海岸,被生態學家視為破壞環境的頭痛生物。自2014年起,紫海膽的數量因缺乏天敵,暴增10000倍,幾乎覆蓋了從加州到阿拉斯加的沿海海域,而海膽主要以海藻為食,暴增的海膽將海藻啃食殆盡,海藻林被破壞。
海藻林是眾多魚類的庇護點和食物來源補給站,在維持海洋生態系统中扮演十分重要的角色。但隨著海膽數量暴增,幾乎將海藻森林啃食殆盡。更可怕的是,吃光海藻後,海膽並不會因缺乏食物而餓死,而是會進入休眠狀態,縮在殼中生存數年,等待新的海藻長出來。在這樣的狀況下,海藻森林永遠沒有長大的機會。據了解,光在加州,就已有95%的海藻林遭破壞。這種狀況被稱為海膽荒漠(urchin barrens)。
▼海膽的天敵海星因患病減少,連帶造成海膽數量暴增。(示意圖/取自pixabay)
科學家們分析後,認為海膽數量暴增的原因,是因為天敵海星患病而大幅減少,因此曾想以海膽的另一種天敵-海獺來抑制海膽數量。但19世紀時,美國興起獵殺海獺做皮草的風潮,導致如今海獺的數量遠不及海膽。於是又重新引入海獺,但很快就發現,海獺吃東西也講究CP值。海膽肉少,吃之前又要小心被刺傷,又要敲殼,太麻煩了,海獺若生活在有魚可吃的環境,根本對海膽沒興趣。原本也想過將海膽銷往全球愛吃海膽的日本,但日本餐聽使用的多是紅海膽,對體型較小的紫海膽興趣不大。
這讓科學家們傷透腦筋,最後終於想出了一個主義:鼓勵美國民眾吃海膽,讓人類成為牠們的天敵!自2013年起,海洋相關的基金會等組織都開始雇用漁民捕海膽。美國媒體也開始大談各種吃海膽的好處:富含氨基酸,每100克海膽就含有20克蛋白質,是普通肉類的兩倍。脂肪也是對人体有益的不飽和脂肪酸,還含有大量磷脂。
但即使如此,多數美國人還是對吃海膽的接受度不高,一方面是因為海膽奇特的外型,加上可食用的部分是它的生殖腺,在歐美傳統料理中,也絕少以海膽作為食材。為了推廣海膽讓更多人食用,環保組織開始和有影響力的廚師合作,推出符合美國人口味的海膽料理,稱為「美國人吃海膽計畫」。加州一家的米其林餐廳House Inn也是參與者之一。該餐廳的主厨Matthew Kammerer覺得海膽的口感像奶油,味道甜鮮中又帶有海洋的鹹香,他想出了各種海膽料理,並稱自己很樂意為保護海洋出一份力。
▼為了控制海膽數量,科學家結合餐廳鼓勵美國民眾多吃海膽。(示意圖/取自Pexels)
在媒體和高檔餐廳的推動下,美國人開始願意嘗試海膽料理。其中以海膽義大利麵是最常見,也是最容易被多數人接受的一道。而美國「全民吃海膽救海洋」的新聞傳出後,也引發網友熱議,有網友說:「啊啊啊好想去幫助美國人!!」「讓中國人去吃,半個月内就搞定」,不過也有網友提到,海膽的美味程度和品種有關:「海膽不是所有的品種都好吃,而且要新鲜才好吃。若想銷往他地,必須有非常快速的物流配合,這兩個因素是美國海膽難以消滅的原因。」
(封面示意圖/取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