台灣夏天氣候炎熱且潮濕,不少人早已開啟冷氣降溫消暑,但夏季用電量高,電費相對也貴上許多,就有人好奇冷氣設定的各種按鈕到底有什麼差別?引來專業網友分享,一旦使用「這項功能」,就會非常的耗電。
▼夏季用電量高,電費相對也貴上許多。(示意圖/取自pixabay)
近日有網友在PTT的八卦版以「冷氣開設定除溼跟設定冷氣差在哪?」為題發文,表示自己一直都知道冷氣功能設定上分為「冷氣」、「除溼」和「送風」這幾項模式,但他疑惑「設定送風這個比較單純就是只吹風先不談,設定冷氣的時候冷氣房一樣會變乾燥,設定除溼的時候房間一樣會變冷,那這兩個功能差在哪裡呢?如果沒差為什麼要分兩個功能?」
而針對此問題,就有專業網友出來解惑,表示「除濕是指溫度回升再用強冷把水份冷凝,冷氣則是指讓室內溫度維持在設定的溫度,缺點是室溫降低導致越來越難冷凝,所以除濕模式會讓室溫一直回到很熱」、「如果濕氣很重,開除濕會有效降溫;如果濕氣不重,開除濕就會越變越熱」。
但也有不少人質疑「冷氣開除溼真的有比較涼嗎?」其實開除濕會有比較涼的感覺是因為空氣中濕度降低時,人體的散熱就會比較順利,所以濕度降低當然會覺得比較涼爽。但也不是濕度越低越好越涼,若濕度少於 40%,空氣因過於乾燥,會使得人體呼吸道不舒服,且若是開冷氣之後,盡量不要開除溼功能,因為非常耗電。
▼示意畫面。(圖/東森新聞)
雖然不少人說冷氣除濕效果好,但冷氣功能是讓室溫下降,在接近目標溫度的時候就會逐漸的降轉,除溼力也就沒了,因此夏天若是用冷氣開除濕,很有可能陷入感受不到涼快,但機器卻不斷運轉耗電的窘境。
(封面圖/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