這15款刮刮樂刮中先別換!12月領可省20%稅

聽新聞

未來發票、彩券中獎更開心了!由於財政部最近公布一項小確幸政策,包括統一發票、公益彩券及運動彩券等,中獎免稅門檻將從2000元提高為5000元,並預計最快12月就可上路。因此,若以現行販售的刮刮樂有9個月銷售兌領期,民眾若刮中2000至5000元獎金,就可等到12月1日後再去兌獎,避免多繳20%的冤枉稅。

 

根據《聯合報》報導,對於新法上路,就有投注站業者表示,刮刮樂上市銷售期為6個月,下市後的兌獎期間為3個月,因此,等於中獎人有9個月的銷售兌領期。以民眾刮中5000元為例,現在去兌獎,扣完所得稅及印花稅後,只能實拿3980元,但只要忍到12月後去兌換就可以拿到5000元,一來一回就差了1020元。

 

▼台彩官網公布共計有15款的刮刮樂,兌獎截止日落在12月之後,中獎民眾可等到12月再兌獎。(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除了刮刮樂、彩券以外,若以7至8月期統一發票而言,民眾若對中獎金4000元的四獎,因為兌領期間為10月6日至明年1月6日,只要忍到12月才去兌領,就可避免被扣稅800元,實拿4000元獎金。

 

不過,針對財政部官員表示,修訂法規必須經過預告期,也不可能溯及既往適用,等法令通過後才會加強宣導,提醒中獎人晚一點再兌獎。對此,就有業者直言,等法令通過再加強宣導,不少中獎人都已經兌完獎了,政府還要宣導給誰聽?更何況,政府已經知道有這樣的問題,卻不事先提醒,多繳一筆冤枉稅的中獎人可以要求國庫退還嗎?政府原本的政策美意是要釋出利多,結果反倒擾民。

 

▼若以7至8月期統一發票而言,民眾若對中獎金4000元的四獎,也可等到12月再兌領。(示意圖/中央社)

 

另外,根據台彩官網公布,共計有15款的刮刮樂,兌獎截止日落在12月之後,包含:超級麻將、好運輪盤、66大順、真好中、海底大尋寶、樂刮2000、聖旨到、骰子樂、鈔票滿天飛、樂刮1,000、打地鼠、好運連連、獎金獵人、神保庇、開運密碼等,彩券迷可先別急著兌領,等到12月之後再兌領,還可以擁有省荷包的小確幸。

 

但也有專家提醒,如果中獎獎金是落在2000元以下、5000元以上的民眾,課稅制度並沒有改變,為了避免「忘記兌獎」,與財神爺擦肩而過,還是即早兌領,讓獎金及早落袋、及早安心。

 

(封面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看更多

 

在這個物價漲、薪水卻不漲的時代裡,統一發票開獎是不少民眾的小確幸,但如今有傳統發票、電子發票流通市面,其中還包含著無實體紙本的雲端發票,若是得獎該如何兌換呢?以下就為各位整理發票兌獎完整攻略,讓您一次搞懂!

 

▲(圖/翻攝自中華民國外交部)

 

常見發票種類

 

民眾最常見的發票有兩種,包含收銀機傳統發票和電子發票。收銀機傳統發票即是大眾最熟悉以長條型紙張作成的發票。而電子發票則包含看的見的二維條碼發票,即平常到超商消費時,會拿到的電子發票證明聯。另一種則是無實體紙本的雲端發票,需要一個「載具」來存放或紀錄它,例如:悠遊卡、信用卡、icash、商店的會員卡等,而為了符合大眾載具多樣化的需求,財政部推動共通性載具,其中最常見的就是「手機條碼」,消費者可以將其他載具歸戶至手機條碼,之後到任何一家開立電子發票的店家,都能用其索取雲端發票。

 

如何申請手機條碼?

 

須至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申請,輸入手機號碼、E-mail,系統就會將驗證碼寄至手機,依其指示輸入就可成功申請。之後到信箱裡收信,並點選認證連結,確認資料無誤後,再次輸入先前手機收到的驗證碼,即可完成電子信箱驗證。

 

什麼是載具「歸戶」?

 

只要有手機條碼,就能透過「歸戶」的方式,與其他載具做結合。所謂「歸戶」,就是把這個「載具」跟你這個「人」連結在一起,當你用一卡通、用悠遊卡消費時,所有的發票都會跟你這個「人」綁定在一起,日後中獎,政府會在扣繳稅金後,自動將獎金匯入你的戶頭。它的好處在於方便民眾對獎、領獎,以及查詢發票資料。

 

如何設定歸戶?

 

設定歸戶前,需要先準備好自然人憑證,以及發票載具,自然人憑證像是你在網路上的身份證,而載具則是儲存電子發票的工具。只要將載具掛到自然人憑證底下,日後透過自然人憑證登入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服務平台,就可管理、查詢名下的電子發票資料,有記帳習慣的人也可利用這個方式來查詢發票消費紀錄,算是另類的記帳方法。設定電子發票歸戶,又分為兩大類,一是註冊個人帳戶,用自然人憑證連上電子發票平台或7-11的ibon,註冊個人資料和銀行帳戶,二是將電子發票載具,歸到自然人憑證下,但不同載具有不同的歸戶方式。

 

中獎了該如何兌換?

 

目前除了對統一發票號碼獎,也有雲端發票專屬獎(目前獎項有兩千元1萬組及百萬元15組,每期獎金約3,500萬元)。民眾可以持電子發票證明聯到郵局領取獎金,若金額為一千元以下,亦可至指定超商領取。

 

民眾如果使用載具儲存電子發票並已歸戶,那麼「財政部電子發票整合平台」會自動幫你對獎,並寄信通知中獎,獎金也會自動匯入民眾設定的金融帳戶裡。如未歸戶,悠遊卡、一卡通、iCash或手機條碼,僅有手機條碼會收到財政部中獎通知,民眾須使用超商多媒體機或到財政部系統查詢,並用便利商店多媒體機(如ibon)列印發票證明聯去領獎。針對信用卡、商店會員卡部分,除自行到店家網站查詢,營業者也會通知中獎,之後持會員卡、證件以及店家印出的電子發票證明聯,即可兌換獎金。

 

不過,提醒民眾有11種統一發票即使中獎也不能領取獎金,民眾領獎前應特別注意,以免白跑一趟:

 

一、未依規定載明金額或金額不符或未加蓋開立發票之營利事業統一發票專用印章者。 


二、交易金額合計欄為零,或發票空白並無交易金額記載。 


三、破損不全或塡載模糊不清、無法辨認者。但經開立發票之營利事業 證明其收執聯與存根聯所記載事項確屬相符經查明無訛者,不在此限。 


四、載明之買受人經塗改者。 


五、已註明作廢者。 


六、適用零稅率者。 


七、依規定按日彙開者。 


八、漏開短開統一發票經查獲後補開者。 


九、買受人為政府機關、公營事業、公立學校、部隊及營業人者。 


十、逾規定領獎期限未經領取獎金者。 


十一、適用外籍旅客購買特定貨物申請退還營業稅實施辦法規定申請退稅者。 

 

看更多

 

比悲傷更悲傷的故事!108年3-4月期統一發票日前開獎,許多人迫不及待兌獎,希望自己能成為抱走1000萬元特別獎的幸運兒,沒想到有位網友猛然發現有一張發票,和這期的特別獎一模一樣,但卻因為「都市傳說」無法領到1000萬,和大獎擦身而過。

 

「世界上最遠的距離不是天跟地,而是中了獎你卻不能領…」原PO在臉書《爆廢公社》貼出一張本期發票,只見發票編號是「MX03802602」,和特別獎號碼「03802602」一字不差,完全吻合,眼見1000萬即將到手,令人好興奮。

 

▼發票編號和特別獎號碼完全吻合。(圖/爆廢公社)

 

不過原PO感嘆,其實這是公司開給客戶的發票,因為財政部通知才知道中獎,但他們眼尖一看,馬上發現此發票有開公司統編,因此就算中大獎,也半毛錢都領不到,讓他忍不住苦笑,「統編必中大獎的傳說是真的」。

 

▼拿著不能領,比沒中更慘。(圖/爆廢公社)

 

網友看完對獎慘劇,則紛紛留言「真的捶心肝」、「拿著不能領,比沒中更慘」、「國家感謝你的付出」、「比差一號還悲情一萬倍」、「能摸到價值千萬的發票也算值得了」、「至少人生中有跟1000萬擦身而過」、「要哭了」、「太悲慘了,不知道還比較幸福」、「幫忙默哀3秒」。

 

▼本期統一發票中獎號碼。(圖/財政部

 

(封面圖/東森新聞資料照/pixabay)

 

看更多

千元中獎發票傳臉書!他po炫耀文惹事大獎飛了

日前有民眾上傳中獎發票照,結果遭他人利用官方發票APP的線上領獎功能領走。對此,財政部表示,已找到盜領者,會將獎金物歸原主,強調APP設有身分認證機制,盜領一定查得到,呼籲不要以身試法。

 

 

財政部官方推出的「統一發票兌獎」APP去年12月20日上線,為便利民眾領獎,今年元旦開放「線上掃描領獎」功能。一名上班族在臉書上傳中獎發票,沒想到拿發票去超商兌領獎金時,發現新台幣1000元獎金已被領走。到處詢問後得知,原來是有另一名男子,利用「統一發票兌獎」APP的線上掃描領獎功能,在沒有紙本中獎發票情形下,成功領走獎金。

 

財政部官員說明,使用「統一發票兌獎」APP的線上領獎功能,事先一定要經過身分認證並綁定金融帳戶,因此,很快便找到這名盜領者,將追回獎金,物歸原主,盜領獎金涉及刑事罪責,後續將由國稅局持續追蹤處理。財政部官員呼籲,新增「線上掃描領獎」功能的本意在於便民,讓民眾在家也能線上領獎,不用為了領發票獎金特地出門跑一趟。針對發票兌領獎,一直都設有監控機制,若有出現重複領獎情形,一定會去了解。

 

 

官員表示,使用「統一發票兌獎」APP領獎,必須要通過身分及帳戶兩道認證機制,一有盜領情形絕對抓得到人,呼籲民眾不要以身試法。為避免類似情形發生,也建議民眾分享中獎喜悅同時,要遮起電子發票上的QR code,就可完全避免盜領情形。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