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華映日前突然宣布裁員2500人。(圖/取自Google Map)
華映日前突然宣布裁員2500人,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昨日(17)在臉書發文,以「顧主委該出手管華映公司派了!」為題,爆主管機構眼睜睜看華映擺爛,在台灣任令華映大裁員,股價變壁紙,卻在中國大陸炒股,面對這樣的情況,他呼籲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出手管華映公司派。
謝金河說,華映這次在立委補選前突然宣布大裁員,讓桃園市府措手不及,公司股價也天天跌停板,企業擺爛,不只波及到員工生計,華映的股東,股價變壁紙,借錢給華映的銀行,如今全變成呆帳,像是台銀的官股銀行,則是全民買單,全民都受害,可是卻沒有見到主管機關出來說一句公道話。
▲財訊傳媒董事長謝金河。(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另一方面,謝金河指出,在深圳A股掛牌的華映科技最近股價突然飆漲,股價從1.66飆漲到4.68人民幣,被中國官媒證券時報點名炒股,從公布的資料來看,華映科技董事長林盛昌仍是大同的人馬。
▲金管會主委顧立雄。(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截至去年9月底為止,中華映管百慕達仍是華映科技持股26.37%的大股東,儘管華映在二月底公告華映對華映科技已喪失控制力,但中華映管百慕達仍是華映持股100%的子公司,中華映管仍是華映科技26.37%的大股東。
目前華映科技含未流通股7.6億股計,市值仍有97.428億人民幣,若華映全數處分,台灣華映應不無小補,但是主管機關看著華映擺爛,在台灣任令華映大裁員,卻在中國大陸大炒股,面對這景象,謝金河認為,應該要有人出來說說話吧!
面板產業寒冬籠罩,繼日前大同旗下華映(2475)爆出財務危機,向法院聲請重整後,國內又有面板廠彩晶(6116)傳出在農曆年前啟動裁員,且裁員幅度約3%。
根據《蘋果日報》報導,彩晶南科廠2018年底就開始鼓勵優退,但人員響應並不熱烈,因此公司年前啟動裁員。
▲面板產業寒冬籠罩,彩晶爆出在農曆年前啟動裁員。(圖/翻攝自瀚宇彩晶股份有限公司)
對此彩晶回應,此次裁員的程序皆符合勞基法規定,且為每年年底都會進行的「人力淘汰調整」。這次約有80名員工遭到資遣,佔總員工人數2600人中的3%,不過未達大量解僱的標準。
根據去年資料,彩晶截至去年第3季底帳上現金及約當現金有40.87億元,淨負債比早已是負數,公司有信心度過這次面板業的景氣寒冬。
大同陸資股東3度遭罰,金融監督管理委員會表示,陸資龍峰國際透過5個外國機構投資人(FINI)帳戶投資大同,除罰企業新台幣60萬元,也罰企業負責人342萬元。
金管會證期局副局長張振山表示,龍峰透過包括永豐證金亞洲、元大證香港、大華繼顯證券、帕米爾思資本及金英證券香港等5個FINI帳戶,自2017年2月至2018年3月陸續買進大同持股至18.01%,至今持股比例沒有變動。
張振山指出,由於龍峰國際未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第73條第1項規定經主管機關許可,以自身及藉由他人名義透過外資投資國內有價證券,依第93條之1第1項規定對龍峰國際處以罰鍰60萬元、停止股東權利及限期6個月內出清持股。
▲大同陸資股東3度遭罰。(圖/維基百科)
由於龍峰國際持有國內證券超過已發行股數10%,藉由他人名義買賣也未確實依證券交易法第22條之2辦理持股轉讓事前申報、第25條及第43條之1第1項規定辦理持股申報,金管會也依證交法第178條之1項及第179條第1項規定,向龍峰國際負責人處罰鍰342萬元。
除了金管會對投資大同的陸資祭出重罰外,台灣證券交易所也決定對大同提出4大要求:一、對轉投資風險控管,虧損要提改善計畫,並按季提報董事會控管;二、對投資及不動產處分重新審慎評估,提報審計委員會及董事會討論,目前進行中的投資案及不動產處分案需重新評估;三、非簽證會計師3個月內完成集團內部控制制度專案審查;四、獨董需善盡職責。
大同陸資案3度遭罰,背後都有龍峰國際的影子,第一次遭罰是2017年5月5日,龍峰國際透過永豐金證券香港以外資身份投資大同股票,持股4.06%,被金管會開罰60萬元,且限制股東權,要求6個月內在公開市場上賣出;第二次則是2017年12月5日又查到龍峰國際透過加拿大籍帳戶,繞道香港券商後,又以外資身份持有大同股票8.78%,金管會除依兩岸人民關係條例開罰60萬元外,也用證交法開罰552萬元,一樣要求6個月內釋出股票。
張振山解釋,這次開罰金額較第二次少,主要因為裁罰金額以未依規定辦理持股申報的次數計算,因此這次依證交法裁罰金額比上次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