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輪胎裡面卡石頭,該怎麼辦呢?(圖/今日頭條)
多數人出門喜歡選擇用「汽車」代步,所以對愛車的保養也相當慎重,許多車主會定期把車子送去保養、清潔維護等等。而保養維護時,一定會發現保養廠員工會清理輪胎內卡住的小石子,尤其台灣路段上有許多小碎石,因此更是無可避免,平常只能請保養廠員工協助清理,但大多時候一直卡在輪胎裡到要保養期間的危害也是相當大的。
▲不少人會用鑰匙挖石頭。(圖/今日頭條)
大家都知道若是輪胎裡面有夾著碎石頭,車子行駛時會聽到「卡卡」聲,這不僅影響了舒適度,更容易造成行車安全的問題,萬一有卡進去的石頭特別尖銳,行駛時可能會將輪胎給扎破,甚至導致爆胎。
▲其實市售有這種專用的清石鉤。(圖/今日頭條)
雖然平常看見會想要清理,不過若是石子卡比較深,就可能會要用鑰匙或比較硬的工具,不過最後結果可能不只弄不掉,還會把自己的手跟鑰匙弄得髒兮兮的,因此大多數車主會當作沒看見,不過其實有專用清石鉤,它可以將卡在輪胎裡的石子輕鬆勾出來,方便又快速且不會把自己搞的髒兮兮的。
現在經濟發展快速,幾乎每戶人家都會有車,因此行車安全就是大家最注重的,許多車廠也紛紛推出不少安全設備,例如ESP、安全氣囊、胎壓監測、防碰撞預警等等。而每年國道上發生的車禍,許多都是因車輪爆胎所致,其實要爆胎前都會有徵兆,只要仔細觀察就能避免許多危險上門。
▲輪胎鼓包。(圖/今日頭條)
▲胎紋磨光很危險。(圖/今日頭條)
▲輪胎上有裂痕就需要小心。(圖/今日頭條)
為了避免出現以上幾種情況,建議用路人上路前,一定要謹慎的檢查,一旦有汽車爆胎可能都會造成許其他人的傷害。高速公路局依據「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交通管制規則」規定,汽車行駛高速公路及快速公路前,應妥為檢查車輛,在行駛途中不得有車輪、輪胎膠皮或車輛機件脫落、輪胎任一點胎紋深度不足等情事,違者將依據「道路交通管理處罰條例」第33條規定,罰駕駛人3千到6千元。
開車族在雨天開車,最害怕的就是碰上路面濕滑而發生事故。不過,除了行車安全已成為民眾關心的事,若民眾想要購買新輪胎也有小撇步可供參考,一般來說,若想知道買的輪胎是不是「未落地胎」,不僅可透過檢視胎毛有無磨平、新品廠牌貼紙在不在,或是輪胎的生產日期,而民眾也需多加留意,只要新胎一落地就會變成「新古胎」,價格更是直接砍半,至於「中古胎」的價格則是更低,約為原價的3分之1。
如今經濟不景氣,不少消費者嫌新胎太貴買不下手,轉而購買二手輪胎,不過怎麼挑選也是有學問的。對此,業者也解釋,如果輪胎磨耗程度只有一點點,或是有民眾剛買新車,想自行改車因此把剛落地的原廠輪胎換掉,業界會稱這為「新古胎」,價格多是新胎的一半;而如果二手胎磨耗比較大,就稱為「中古胎」,價格約為新胎原價的3分之1,而此類型的輪胎,大多為使用輪胎磨損較高的運輸產業,像是拖板車、大貨車等。
不過,市面上輪胎款式多樣,民眾若要挑得好又不吃虧可得有撇步,一般新胎多會貼上新品廠牌貼紙,表面上也會有胎毛紋路可辨識有無落地,就連輪胎胎壁旁都有編號能檢視製造日期。
▲開車族最怕遇到的,就是看到密密麻麻的白色編織線條,而這正是外界俗稱的「索命線」。(圖/取自輕檔車俱樂部社團)
此外,開車族最怕遇到的,就是密密麻麻的白色編織線條,而這正是輪胎的纖維層,外界俗稱「索命線」。依據交通部目前的相關規定指出,汽車胎紋深度,若低於0.16公分,就得開罰3千到6千元的罰緩。而檢測輪胎胎紋方式也有好幾種,除了正規的胎紋檢測儀器,一般民眾最常用的就是「10元硬幣檢測法」,並以蔣公頭像「領口」為基準點去辨識,再來是輪胎中間與側邊的磨損標記,若磨損點與胎面一樣高,就代表胎紋深度不符標準,需立即更換。
▲10元硬幣測量法,是民眾常用的測試胎紋深度方法。(圖/翻攝自東森新聞)
另外,車行師傅也表示:「若以10元硬幣測試胎紋深度,看不見蔣公領口就是合格的;若看的見蔣公領口,則表示胎紋深度已經磨到太淺了,需要更換輪胎。」倘若胎紋不足的話,不僅會影響到排水性不好,會有水漂現象發生,就連車輛在高速行駛當中,也可能會因熱漲冷縮而導致爆胎。
然而,民眾如果要下手「新古胎」、「中古胎」,最好還是要觀察輪胎的胎紋是否足夠,並且觀察胎壁是否有破損,這樣裝到車子上高速行駛,才不容易爆胎,也避免自己成了冤大頭,並且要考量到使用二手輪胎的風險較高,仍需衡量自我的行車安全性。
汽車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但你曾想過為什麼大多數的汽車輪胎都是黑色的嗎?其實,汽車輪胎的顏色也有著悠久的發展史,而輪胎的顏色主要是由輪胎生產時的添加劑所決定的。
▲輪胎的顏色主要是由輪胎生產時的添加劑所決定的。(圖/取自pixabay)
放眼路上,無論是機車或是汽車,輪胎大部分都是黑色的,但你可能不知道,輪胎最早被發明出來時是白色的,因為輪胎的原料是橡膠,而橡膠本來就是白色的,橡膠本身擁有良好的彈性,可以減少行駛中的顛簸,但純淨的橡膠經不起摩擦,很快就會因為磨損而報廢。
而早在19世紀,橡膠輪胎由於添加劑的不同,其顏色並不固定,直到1915年,由於在輪胎製造時加入了碳黑(carbon black),橡膠呈現墨水般的純黑色,而且耐磨性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輪胎的壽命增加了4-5倍,這對於家用轎車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此後,黑色輪胎就進入了漫長的統一時期。
在20世紀50年代,隨著汽車成為了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象徵,不少汽車輪胎的外側壁都被刷上了白漆,以區別他人,彰顯個性。但是這種輪胎美容法最大的缺點就是輪胎使用一段時間後,油漆會逐漸剝落,很不雅觀,這種方式逐漸被冷落了。
但到了60年代,使用白色橡膠的白色橡膠輪胎又見復甦,但是這種輪胎的強度和反抗撕裂性能較差,耐老化性能差,成本也較為昂貴,使用時間稍久,膠料就會慢慢變黃變棕,失去原來的裝飾效果。
▲著汽車成為了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象徵,不少汽車輪胎的外側壁都被刷上了白漆。(圖/取自pixabay)
80年代,日本、德國和美國等已開發國家曾重新生產帶有白色字體或環帶的輪胎,固特異公司甚至還設計出一種全透明可在夜間照明的輪胎。90年代,米其林公司與法國一家化工集團合作,用二氧化矽取代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於二氧化矽的固有顏色是白色,可以加入任意不同的染色劑,輪胎從而可以任意選擇顏色了。
而隨著新型橡膠防老化劑和白色以及淺色橡膠補強劑的出現,又進一步推動了裝飾輪胎的發展。不過無論如何,彩色輪胎始終只能作為裝飾輪胎使用,其成本性能等很多方面還是無法與人們研究使用了數十年的黑色輪胎相提並論。
▲彩色輪胎始終只能作為裝飾輪胎使用,其成本性能等很多方面還是無法與人們研究使用了數十年的黑色輪胎相提並論。(圖/取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