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UU跑腿創辦人喬松濤。(圖/搜狐)
互聯網的崛起不僅讓電商產業蓬勃發展,連帶影響到物流業的增長,而傳統的物流送貨已不稀奇,在大陸有間「專門為客戶跑腿」的物流業,短短3年進駐大陸近百個城市,更是一個有望創造出市值10億美元(約新台幣308億)的企業。
據陸媒報導,UU跑腿創辦人喬松濤大學時就看到互聯網發展的潛力,於是與朋友架設網站工具,一發布便受到市場熱烈迴響,不到3個月的時間,喬松濤與其朋友已賺進上百萬的收入,而這次成功的經驗,讓喬松濤更堅定自己要留互聯網行業發站的決心。
隨後他又推出一款流量分析軟體,協助淘寶賣價經由分析,便可推出更受歡迎的產品或是調整行銷模式,不過這次成果卻不如預期,隨後也有一連串的打擊挫折,最終他決定離開北京回到鄭州老家。
2015年,回到家鄉的喬松濤還是決心走互聯網這條路,他與朋友組成7人小組,有別以往他們將目標放在「同城配送」,UU跑腿就此誕生了!他們主旨滿足同一城市用戶的所有需求,隨著時間衍生了代買、代送、代取、代排隊等服務。
▲UU跑腿已遍布137個城市。(圖/翻攝百度百科)
不過在UU跑腿融資時,相當不被看好,幾乎沒人願意出資,不過有家機構提出,若是他們能一個月接到1000張以上訂單,就會給予1000萬人民幣的投資。沒想到UU跑腿不到一個月的時間,訂單數量就達到了破千的成績,順利拿下那1000萬人民幣的資金,更引起許多投資人關注。
UU跑腿從鄭州開始擴大,以河南為中心開始擴張,現在深圳、北京、西安等大城市也都可見UU跑腿,目前也已覆蓋137個城市,UU跑腿的外送員也從70人迅速擴大至130多萬人。
據《新華網》報導,喬松濤分享了UU跑腿的核心競爭力,他認為UU擁有深耕互聯網多年的經驗,且三年內廣告投放資金不超過120萬元。最後,UU重新定義行業標準,讓即時物流行業更多元。如今的UU跑腿融資已超過2億人民幣,許多人都很期待UU會成為10億美元的獨角獸企業。
說到大陸的物流業大家一定會馬上聯想到順豐。順豐曾經叱吒風雲,風光25載。不過它的市值從去年3月1日的逾3000億人民幣(約新台幣13兆),跌到今年12月14日僅剩1500億人民幣,整整掉了1500億元(約新台幣6807億元),近年順豐積極轉型卻無具體成果,本業的快遞也無明顯起色。
根據《騰訊科技》、《億歐網》的報導,現在的快遞業競爭激烈,包括通達系、京東物流蘇寧流等不同類型的企業逐漸獲得市場認可。《億歐網》分析順豐市值狂掉的原因。1993-2001年順豐萌生發展快遞念頭,並向全球擴張。
1993年24的王魏召集夥伴在廣東順德創立了順豐,創業初期,王衛和夥伴在珠三角個城市的大街小巷,哪裡有郵寄需求會到去那裡,而1997年香港回歸,順豐高速成長,業務範圍也不只限於華南,經過幾年努力,終於在2002年於深圳設立了總部。
2002年底到2003年上半年,因SARS肆虐廣東,影響範圍之大連航空業都受到波及,在航空運價大跌之際,順豐租賃了5架貨機,成為大陸第1家使用權貨運專機的民營快遞企業。
▲順豐航空機隊於杭州蕭山國際機場。(圖/維基百科)
2006年起,民營快遞和淘豐等平台合作,從2006年起,通達系統逐漸從商務件為主,轉型到電商件為主,不過定位在中高端商務件的順豐沒有趕上潮流。2008年-2012年,雖然順豐開啟了多元化發展之路,但《億歐網》發現,順豐的快遞業務正被同業侵蝕中,加上電商業務發展已成為快遞業主引擎,因此順豐的「快遞王位」已逐漸被邊緣化。
即便順豐警覺,開拓許多新業務,但《億歐網》仍點出順豐發展皆不盡如意,包括電商、無人貨架、智慧快遞等。首先在電商部分,相較於阿里巴巴、京東等平台,順豐的電商業務不溫不火,甚至在6年內換了7位CEO,發展策略一變再變;而無人貨架雖然在2017年這個領域吸收到約136億元台幣的投資,但今年初,這些公司開始紛紛轉型,甚至瀕臨出局,市場上也沒有出現清晰的獲利模式。
▲順豐業務地區遍布各地。(圖/維基百科)
最後智慧快遞櫃,2015年時順豐、電通、中通、韻達、普洛斯共同投資創建豐巢,研發24小時自助開放平台,來解決快遞末端配送問題,但每個智慧快遞櫃造價為8-27萬台幣,在尚未賺錢前企業需承擔安裝成本、線路改造、和後期維護費用,且場地租金相當高,因此讓順豐不得不放棄。
雖然王衛將戰場拉回原來的快遞業,但順豐近年來表現並不出色,從2017年市佔率來看,順豐僅佔7.9%,低於通達系與百世的市佔率。而且,京東的自營物流在去年也問世,並在今年10月上線個人快遞業務,雖然定位服務高端市場,且也被視為是針對順豐而來。但市場認為短期京東快遞還不會打亂市場格局,但長期不可低估,且對順豐一定會造成影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