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示意圖/翻攝pixabay)
就快要過農曆新年了,有不少上班族吃完尾牙,正期待著年終到底可以領多少,並且期望在2019能夠達到加薪升職的願望。不過公司老闆的收入比員工高出好幾倍,有最新分析數據指出,美國員工打拚了一整年的收入,老闆工作兩天就達到了!
根據BBC報導,財經媒體彭博(Bloomberg)分析了22個國家上市企業CEO以及員工的薪資差距。結果指出,美國CEO平均年薪為1425萬美元(約台幣4億3880萬元),員工平均年薪只有5萬5660美元(約台幣171萬4千元),相當於高層只要大約1.52天的時間,就能賺取到員工辛苦一整年的薪水。
而印度的差距更是明顯,當地CEO平均年薪是一般員工的229倍,只需工作0.35天,就能賺到員工一整年的收入。至於在中國大陸,CEO工作2.11天就能賺到員工一整年的收入;在南非則是2.99天。
這種差距狀況在貧富差距相對較小的北歐國家也存在,挪威CEO的平均年薪仍是一般員工的20幾倍;瑞典大企業的CEO平均年薪為279萬美元(約8593.76萬元台幣),則是一般員工的60倍。另外根據富比世(Forbes)統計,2016年俄羅斯收入最高的25位俄羅斯CEO平均年薪達610萬美元(約台幣1.8億),等同只要工作0.46天,就能抵過一般員工年薪。
哈佛商學院商業管理助教Ethan Rouen認為,每家公司都必須揭露執行長的收入,並且對於薪資差距,向公眾給出合理說明和解釋。以蘋果公司為例,執行長庫克(Tim Cook)的年薪是一般員工薪資的250倍,不過因為其僱用了大量零售人員,但這類的員工薪水來就比較低。
在面臨全球經濟寒冬來襲時,一般企業往往會進行開源節流,並藉由降低成本來渡過難關,而其中「裁員」更成為最直接簡單的方式。不過,這並非是唯一的解決方法,就有美、日知名企業在不裁員的前提下,採用其他手段,仍然渡過企業危機,甚至還因此年年獲利。
據《華爾街見聞》報導,就某種程度來說,企業可能需要用「裁員」來降低人事成本,以渡過難關。但若從另一個角度看,要渡過難關,減少成本並非是唯一的選擇,不裁員有時還可因此鼓舞人心、擴大生產、增加利潤等。
首先,「林肯電氣」是美國克里夫蘭的一家製造業公司,而該公司也是全球領先的焊接專家,主要生產焊接、切割、釺焊產品。並且,自1948年以來,這家公司的不裁員紀錄也一直持續到今天。不過,不裁員的原則僅適用於3年以上工作經驗、每週工作至少30小時的員工。
對此,「林肯電氣」前執行長Donald Hastings也曾表示,「負責任的公司是確保員工的工作資格,我們投入大筆金錢在員工身上,並運作很多訓練項目,人員是為了留任而受訓,而非準備資遣,所以,每一次危機來臨時,林肯電氣並沒有選擇精簡人員、壓縮成本,而是向員工坦誠困難,盡力通過提升收入利潤,來渡過難關。因此,即使1980年代,公司銷量下滑超過40%時,「林肯電器」也是將生產線的工人調配到銷售部門;1990年海外業務巨額虧損時,透過提高產能、加強銷售、以獲得更多信貸額度努力;2008年金融危機期間,仍保住3年以上員工的飯碗。
▲「西南航空」在「911」恐怖事件後,仍堅持「不裁員、不減薪、依顧客要求無條件退款」3大原則。(圖/取自維基百科)
再者,「西南航空」則是美國客戶投訴率最低的航空公司,此外,這家廉航自成立以來,更是沒有解雇過一名員工,卻能連續45年(截至2017年)都維持獲利。而數十年以來,西南航空也一直營造一個「快樂企業」的環境,並成為企業文化的一部分,讓員工「心甘情願」且樂於在這個企業工作,真正成為一家人,在煩悶的工作中,甚至鼓勵員工在機上講笑話,讓員工及客戶都開心一點。
此外,當1991年油價飆升40%時,「西南航空」的員工更是自願減薪,把一部分薪水提供給公司買油,且「911」恐怖事件後,「西南航空」也做出「不裁員、不減薪、依顧客要求無條件退款」的3個重要決策,更是該起事件後,唯一沒有裁員的美國航空公司,但隨後的經營卻是連4季維持盈利,甚至市值超過了主要競爭對手之和。
▲日本「豐田企業」,不僅70年來未曾解僱全職員工,即使面臨金融危機期間,停掉部分生產線,也仍然留任員工。(圖/取自pixabay)
最後,則是日本的「豐田企業」,除了70年來未曾解僱全職員工,即使面臨金融危機期間,停掉部分生產線,員工仍然留任。並於停工期間,將員工派去培訓、或是其他開發、效率改進等非生產活動;此外,也在不裁員的大前提下,改成工作分享制,並透過重新分配付薪工作的時間安排,來保證不裁員,但薪資則會有所下降。不過,大量的合約勞工和臨時工則不在不解雇的範圍內,在企業衰退期間還是會面臨被辭退的風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