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駕駛在開車時,最害怕的就是車輛在高速行駛當中,輪胎因熱漲冷縮而導致爆胎。(示意圖/取自pixabay)
開車族在雨天開車,最害怕的就是碰上路面濕滑而發生事故。不過,除了行車安全已成為民眾關心的事,若民眾想要購買新輪胎也有小撇步可供參考,一般來說,若想知道買的輪胎是不是「未落地胎」,不僅可透過檢視胎毛有無磨平、新品廠牌貼紙在不在,或是輪胎的生產日期,而民眾也需多加留意,只要新胎一落地就會變成「新古胎」,價格更是直接砍半,至於「中古胎」的價格則是更低,約為原價的3分之1。
如今經濟不景氣,不少消費者嫌新胎太貴買不下手,轉而購買二手輪胎,不過怎麼挑選也是有學問的。對此,業者也解釋,如果輪胎磨耗程度只有一點點,業界會稱為「新古胎」,價格多是新胎的一半,而如果二手胎磨耗比較大,就稱為「中古胎」,價格約為新胎原價的3分之1。然而,民眾如果要下手,最好還是要觀察輪胎的胎紋是否足夠,並且觀察胎壁是否有破損,這樣裝到車子上高速行駛,才不容易爆胎,也避免自己成了冤大頭。
不過,市面上輪胎款式多樣,民眾若要挑得好又不吃虧可得有撇步,一般新胎多會貼上新品廠牌貼紙,表面上也會有胎毛紋路可辨識有無落地,就連輪胎胎壁旁都有編號能檢視製造日期。
▲開車族最怕遇到的,就是看到密密麻麻的白色編織線條,而這正是外界俗稱的「索命線」。(圖/取自輕檔車俱樂部社團)
此外,開車族最怕遇到的,就是密密麻麻的白色編織線條,而這正是輪胎的纖維層,外界俗稱「索命線」。依據交通部目前的相關規定指出,汽車胎紋深度,若低於0.16公分,就得開罰3千到6千元的罰緩。而檢測輪胎胎紋方式也有好幾種,除了正規的胎紋檢測儀器,一般民眾最常用的就是「10元硬幣檢測法」,並以蔣公頭像「領口」為基準點去辨識,再來是輪胎中間與側邊的磨損標記,若磨損點與胎面一樣高,就代表胎紋深度不符標準,需立即更換。
▲10元硬幣測量法,是民眾常用的測試胎紋深度方法。(圖/翻攝自東森新聞)
另外,車行師傅也表示:「若以10元硬幣測試胎紋深度,看不見蔣公領口就是合格的;若看的見蔣公領口,則表示胎紋深度已經磨到太淺了,需要更換輪胎。」倘若胎紋不足的話,不僅會影響到排水性不好,會有水漂現象發生,就連車輛在高速行駛當中,也可能會因熱漲冷縮而導致爆胎。
汽車是人們日常生活中不可或缺的交通工具,但你曾想過為什麼大多數的汽車輪胎都是黑色的嗎?其實,汽車輪胎的顏色也有著悠久的發展史,而輪胎的顏色主要是由輪胎生產時的添加劑所決定的。
▲輪胎的顏色主要是由輪胎生產時的添加劑所決定的。(圖/取自pixabay)
放眼路上,無論是機車或是汽車,輪胎大部分都是黑色的,但你可能不知道,輪胎最早被發明出來時是白色的,因為輪胎的原料是橡膠,而橡膠本來就是白色的,橡膠本身擁有良好的彈性,可以減少行駛中的顛簸,但純淨的橡膠經不起摩擦,很快就會因為磨損而報廢。
而早在19世紀,橡膠輪胎由於添加劑的不同,其顏色並不固定,直到1915年,由於在輪胎製造時加入了碳黑(carbon black),橡膠呈現墨水般的純黑色,而且耐磨性達到前所未有的水準,輪胎的壽命增加了4-5倍,這對於家用轎車來說絕對是一個好消息。此後,黑色輪胎就進入了漫長的統一時期。
在20世紀50年代,隨著汽車成為了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象徵,不少汽車輪胎的外側壁都被刷上了白漆,以區別他人,彰顯個性。但是這種輪胎美容法最大的缺點就是輪胎使用一段時間後,油漆會逐漸剝落,很不雅觀,這種方式逐漸被冷落了。
但到了60年代,使用白色橡膠的白色橡膠輪胎又見復甦,但是這種輪胎的強度和反抗撕裂性能較差,耐老化性能差,成本也較為昂貴,使用時間稍久,膠料就會慢慢變黃變棕,失去原來的裝飾效果。
▲著汽車成為了財富和社會地位的象徵,不少汽車輪胎的外側壁都被刷上了白漆。(圖/取自pixabay)
80年代,日本、德國和美國等已開發國家曾重新生產帶有白色字體或環帶的輪胎,固特異公司甚至還設計出一種全透明可在夜間照明的輪胎。90年代,米其林公司與法國一家化工集團合作,用二氧化矽取代碳,取得了良好的效果。由於二氧化矽的固有顏色是白色,可以加入任意不同的染色劑,輪胎從而可以任意選擇顏色了。
而隨著新型橡膠防老化劑和白色以及淺色橡膠補強劑的出現,又進一步推動了裝飾輪胎的發展。不過無論如何,彩色輪胎始終只能作為裝飾輪胎使用,其成本性能等很多方面還是無法與人們研究使用了數十年的黑色輪胎相提並論。
▲彩色輪胎始終只能作為裝飾輪胎使用,其成本性能等很多方面還是無法與人們研究使用了數十年的黑色輪胎相提並論。(圖/取自pixabay)