兼差族加勞保別被唬!總薪資不超過這金額都能保

聽新聞

▲身兼多職的「斜槓青年」們,一定要搞清楚勞保法規,才能不被「慣老闆」呼攏。(示意圖/取自pixabay)

現今不少年輕人除了每月的生活開銷以外,還可能要負擔各種貸款,造成兼差打工已變成現代勞工的常態,更出現身兼多職的「斜槓青年」一詞。不過,身為兼差一族的你,是否清楚勞保該如何投保,才對自己最有保障?以過去《勞保條例》規定而言,勞工只能在一個事業單位投保,不能重複投保,但隨著民眾兼職狀況日漸普遍,《勞保條例》也在2008年8月13日時修正規定,放寬法規讓勞工可以重複加保。

 

一般而言,若勞工受僱單位都是屬於五人以上的公司,雇主便需強制為員工投保勞保,否則雇主就是違法,除了會被開罰,如果勞工發生事故,雇主也要付賠償責任。不過,若屬於五人以下的公司,則屬非強制投保單位,則雇主即使未幫勞工加保,也並不違法。

 

▲若勞工受僱單位屬於五人以上的公司,雇主都需為員工強制加保。(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此外,依照現行的《勞保條例》第19條第2項規定,被保險人若同時受僱於二個以上的投保單位者,其普通事故保險給付的月投保薪資得合併計算,但不得超過勞工保險投保薪資分級表最高一級,也就是45800元。不過,如果是連續加保未滿30天者,則不能合併計算。

 

換句話說,同時受僱二個以上事業單位並加保者,除了職災給付以外,各項普通事故給付都可將投保薪資併計。至於其他包括:生育、傷病、失能、死亡及老年等各項普通事故給付,都可將兩份投保薪資合併計算,勞工並不吃虧。然而,合併計算投保薪資的給付並不包含「職災給付」,因此如果民眾發生職災事故,申請職災給付時,勞保局只會以較高的投保薪資計算給付。

 

▲勞保局提醒,兼差族若重複投保,薪資可合併計算,也讓勞工能有雙重保障。(圖/東森新聞資料畫面)

 

另外,勞保局也表示,目前法令已允許兼職勞工可重複加保,因此,若勞工兼兩份以上的工作,加保規定與一般勞工加保規定相同,只需看工作地點是否屬於強制加保的對象。而對於不少勞工對老闆未投勞保不敢抗議,勞保局也強調,投保勞保除了可累積勞保年資,增加老年給付保障以外,平常也享有勞保生育、傷病給付,而且重複投保,兩個保險投保薪資可合併計算,等於讓勞工有雙重保障,提醒勞工千萬不要放棄自己的權益。

 

看更多

隨著台灣人到海外工作的比例持續升高,除了重視海外的薪資以外,「勞工退休金」及「勞保老年給付」也受到很大的關注,但許多人不知道,若受僱於「海外當地公司」,或是「海外分公司」,是不能在職業工會投保。

 

▲限台灣本島、澎湖、金門及馬祖等本地公司的員工,才可以在相關職業工會進行加保。( 圖 / Pixabay )

 

「勞保老年給付」又俗稱「勞保」,只有在台灣本島、澎湖、金門及馬祖等本地公司之員工,才可以在相關行業的職業工會加保,只要薪資不是由台灣母公司支付,勞保必須退保,即使透過職業工會加保,年資也無法延續,若民眾到大陸也是受雇於大陸的公司,且已有大陸五險一金保險,就更不具台灣勞保資格了。

 

勞保局於10月19日表示,若長期居住於國外,連申請老年給付時,經勞保局比對戶政資料後,發現長期居住在國外的話,將取消加保資格,年資也無法併計,而已繳保費也不會退還,這還會影響到日後領取勞保各項給付的權益,此外,入監服刑的勞工,也不能透過職業工會加保。

 

▲若經勞保局查證後,屬於違法投保,繳交的保費將會繳入勞保基金。( 圖 / Pixabay )

 

曾經就有女藝人出境後,向勞保局申請老年給付,一經勞保局查證後,發現她加保期間人已在國外,因此遭取消加保資格,違法投保期間的年資,也被足足取消了近10年,預估損失了10萬多元的保費,全數繳入勞保基金,此外年資也被扣掉,若以薪資22K來算,估計老年給付也少領了41萬元左右。

 

▲勞保局表示,受僱於海外當地公司或海外分公司,是不能在職業工會投保。( 圖 / Pixabay )

 

近日勞保局保費組的組長徐振源就表示,長期居住在中國或國外工作的勞工,不符合此勞保條例加保規定,若透過職業工會加保來延續勞保年資,及累積退休金,一旦經由勞保局查證後,就會取消加保資格。明年元旦起,勞保及國民年金保費費率也將調漲,審慎了解自己是否為可參與台灣勞保的對象,以免繳了冤枉錢。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

【12強東京巨蛋爭金】11/22(五) 中華VS美國 精彩賽事請看東森新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