癌症不只是「長輩的事」!陳駿逸醫師:年輕人更容易輕忽

▲(圖/pixabay)

近年來,年輕人罹癌的確診案例有增加的趨勢,不僅是某些癌症年輕族群發生率高,許多患者也自認為自己還年輕與癌症無關而忽略了健康的重要。為了讓年輕讀者對癌症更了解,並建立出健康的觀念,KNOWING也邀請到現職台北喜悅健康診所的主治醫師陳駿逸,透過專訪一同來對癌症有個更全面的認識。

 



 

癌症有年輕化趨勢的原因是?哪些癌比較容易好發在年輕族群?建議實際上應要如何預防?

 

癌症年輕化的原因主要有兩個,第一個是年輕族群的飲食習慣有越來越偏西化的現象,很多年輕人不太喜歡吃青菜水果,而喜歡肉食及糖分高的食物,年輕人也不覺得這是垃圾食物,所以攝取頻率相對就提高,加上現在年輕人的生活作息、沒有規律運動的習慣,常會有久坐不動的情況,運動量也就相對減少。

 

另一個很重要的原因就是,年紀輕的人多半仗著自己年輕力壯而比較沒有危機/風險意識,也因此時常會忽略,像年紀大的人若長期排便不順、肚子痛比較會聯想到癌症,但年輕人通常都不太會。

 

其實癌症形成的原因與修復能力及老化有直接的關係,但還有一些外在因素都可能會加速基因老化,像很多台灣年輕人因為長期便祕腸道都有功能退化、病變的情形,而在這樣的情況下罹癌風險就會增加。

 

不過年紀輕罹患癌症的機率還是沒有年紀大的人罹癌機率來得高,只是近年來我們覺得有越來越多的年輕人罹癌,然而真正算數字的話,還是老年得癌症的人數還是多出許多,因為癌症本來就是基因出現老化的疾病,只是和十年前相比,年輕人罹癌數有增加的趨勢。

 

哪些癌比較容易好發在年輕族群?

 

像子宮癌乳癌、大腸癌都有年輕化的趨勢,我接觸過最年輕的病患是一名年僅22歲女大學生得到乳癌,仔細評估這些年輕罹癌者的病史,大部分都沒有家族遺傳病史,但通常她們的飲食比較西化,愛吃甜食、珍珠奶茶等,且通常她們體型也較肥胖、生理期較早,加上不太運動,很多年輕人也因為一開始忽略而導致病情延續,所以發現的時候已經2、3期了。

 

防癌應該要從何時開始做起?

 

雖然養生防癌觀念聽起來好像很古板,但年輕人還是要知道包括自己的身體情況、飲食習慣是不是健康的,注意有沒有甚麼身體不正常症狀等這些資訊,如果是屬於生活方式比較不健康的族群,癌症就有可能會提早找上你。若是外食族,或是生理期比其他人早來,加上媽媽或阿姨曾得過乳癌,相對罹患乳癌風險會比較高一些,那就應該要提早去做檢查,若自己有摸到一些硬塊,或是有一些小症狀,不是說要馬上聯想到一定是癌症,而是把它當作一個可能的選項,不要輕忽。

還是把自己生活作息引導到比較健康的狀態,然後定期定時的健康檢查,以及涉獵一些醫療的知識。

 

乳癌的症狀大致上是?

 

一般年輕女性可以自己定期做乳房自我檢查,像月經結束後1個禮拜,可以觀察一下乳房外觀有沒有出現不對稱、突出、硬塊,乳頭凹陷、分泌物等異常狀況,自己可以對乳房做觸診,發現問題也不用太緊張,有疑慮就趕快找醫師。

 

但還是建議可以定期找醫師做臨床的觸診,20-30歲應該每2年尋找專業醫師來檢查,30歲後則建議每年1次。畢竟有訓練過的醫師摸出來的腫塊與發現異常的時間跟機率會比較高,像一般人摸的到的差不多是如乒乓球大小的腫塊,但醫師連花生米的大小都摸的到,這其實發生時間就差很多了。若乳房腫塊是花生米大小,可能頂多是0或1期(治癒率90-100%),像乒乓球大小可能就是2、3期了(治癒率60-80%),保留乳房的機率也高。很多人會覺得這種東西很隱私,但現在有些醫院相關科室的工作人員清一色都是女性,隱私設備也做得很好,所以建議有問題就是要去看醫生,不要忌諱;早點發現就早點治療, 早期發現可能是原位癌,一般來說零期癌真的還不算癌症,大家真的不用太擔心。

 

關於癌症的全方位預防,除了健檢外,還有別的建議嗎?

 

培養運動習慣很重要,特別是建議可以做一些有氧運動與抵抗阻力的運動,年輕人每星期至少要運動60-90分鐘,最好是要有流汗稍多、呼吸有一點喘但還是能講話的程度的那種運動。

 

有沒有聽過關於癌症的錯誤資訊?

 

聽過喝能量水、鹼性水可以防癌,流言說酸性體質容易得癌症,所以要喝鹼性水來平衡才能防癌,但這其實真的完全錯誤!事實上腫瘤本身是經過自身機制調控細胞的環境,進而讓身體變成缺氧,癌症也因此更容易長得更快,在缺氧狀況下又需要能量代謝,所以就變成是無氧的代謝,這種形式的代謝容易產生乳酸。簡單來說,不是癌細胞喜歡酸性環境,而是它創造了酸性環境,而且這個環境也是指癌細胞的細胞環境,所以喝鹼性水是沒有用的,還不如運動加強血液循環、改善身體的含氧量來的更加實際。

 

若罹癌者為年輕人,與年長者罹癌最大的差別是?

 

最大差別應該是身心靈狀態完全不一樣,年輕人因為社會歷練沒有很多,不只是他們壓根沒想過自己會罹癌,而且一下子遇到這樣重大的挫折,常常不知所措就走不下去,會比老年人罹癌還沮喪很多。

 

而大部分最麻煩的是30-40歲罹癌,因為台灣普遍比較晚婚,所以很多人是剛結婚,甚至是有還需要呵護照顧的小孩,在時間及經濟上都會伴隨很大的影響,例如可能因為抗癌而少了家庭經濟來源,此外,由於癌症治療也會傷害身體,像若做了乳癌化療,進而失去生育能力等,對於後續生活都會是不小的問題。

 

健康度上也有差別,雖然無論老幼做治療會傷害身體機能,但其實老年患者的身體機能本身就衰敗到一定程度,即使治療也不會讓本身機能下降太多,但年輕人若罹癌,例如開刀做人工肛門,會更長期地影響生活作息,甚至因為治療而讓其他本來應該可能在往後數十年後才得到的疾病,提早發生,例如更年期症候群、骨質疏鬆,往往有時會併發其他症狀,就有可能年紀輕輕就出現糖尿病要開始藥。

 

不僅如此,年輕人雖然體力和耐受力好,但年紀大罹癌症大多是一個慢性長時間累積造成基因突變的過程,相對來說基因突變問題沒有那麼嚴重,但對年輕人來說,等於基因突變的時間相對被壓縮,惡性程度也相對比較高,所以通常年輕人罹癌後也特別容易復發與擴散。

 

年輕患者在面對癌症時最大的困難是?

 

除了治療過程之外,我認為還是心態上以及經濟負擔的部分,因為癌症治療不僅費時也很花錢,有些年紀輕的患者連保險都還沒買就得癌症,醫療資源相對比較不好,像大腸癌、乳癌這些年輕好發的癌症,有很多治療部分是健保不給付,無形中這些都會對年輕罹癌者是很大的壓力。

 

情緒對癌症會有影響嗎?應要抱持何種態度面對?

 

老年人可以用以前解決挫折時的方法面對癌症,但年輕人常常因為沒有自身經驗可以幫助自己學習對抗癌症,相對年輕人得癌症情緒時通常會承受比年長者更多的打擊,且身邊也常常沒有可以學習、請教的同輩,對癌症打擊挫折的年紀輕的人來說,就會有很多情緒上的消磨。

 

此外,越樂觀、積極正面、家庭支持力較好的病人通常會情緒平復得比較快,副作用也比較少,治療的成績也會相對好。順帶一提,年紀輕的患者往往家庭支持度沒那麼夠,父母親會覺得怎麼連他們沒得,而年輕人卻得了癌症,較沒辦法感同身受,無形中也會使患者感到更焦慮。

 

而消極的人通常鬥志不足,尋求完成治療的動力也比較不夠,通常年紀輕的人對副作用和治療的反應會比較敏感,可能會因此更焦慮或感到不適。

 

若患者為年輕人,有什麼建議可以給家屬?

 

家中長輩的好意可能有時候反而會造成病人抗癌更困難,所以家長需要學習並且知道用正確的方式照顧病人。最重要的是,家屬間的協助工作應該要分類,各自擔任不同的角色,有的要負責照顧患者或其子女,有的要去聆聽更多醫療相關知識,有些找經濟的來源,各司其職才是對患者有好的幫助。

 

相反若照護者為年輕人,通常會碰到什麼問題?會給予哪些建議?

 

年輕人網路功力都很好,所以通常會出現兩種族群,一種是本身有相關背景、會搜尋相關文獻,但也容易拿最新但不成熟的研究去質疑現在的醫療措施,甚至有左右醫療的情況出現,而另一個則是在訊息整合不正確的情況下,反而會使用一些不適合的療法。再來是年輕人經濟能力沒那麼好,怎麼協助也會是個問題,加上現在少子化,可能媽媽住院,家中只有一兩個人手可以照顧,或是半年來都沒人來照顧,有時候甚至會不明白療程又質疑醫療等,沒時間、沒經濟能力可以積極抗癌,這點和以前的治療情況差很多。

 

關於找醫療資料,有沒有什麼建議?

 

通常網路上會有一些商業置入性的文章,都可能不是專業醫生寫的,所以如果要找醫療資訊,除了要注意訊息發布時間之外,也盡量要找「專科醫師」寫的資訊。另外,有的時候蒐集資訊不如問第二意見,像是美國就需要第二醫生的諮詢報告,私人醫療才會給付開刀等醫療高額費用,可是在台灣因為有健保,常常聽了一個醫師之後就做決定。我最近遇到一個病人之前是乳癌第一期,一開始就花了很多錢去做化療等等,但大便一直出血,醫生卻說是痔瘡,等到後來去做檢查才發現是大腸癌造成的,但很不幸的是確定以後不到兩個月就走了,但如果他有多問一個醫生,可能結果就會不一樣,所以當發現罹患癌症或病情遇到不理想的狀況,詢問「第二意見」就很重要。

 

有沒有什麼建議要給現在的年輕人?

 

建議還是多去吸收一些健康知識。另外,雖然健保不給付,但還是建議可以用自費的方式提早去做健康檢查或是注射疫苗,像是子宮頸癌疫苗,把健康照顧好,以後要花的錢也會越少,尤其現在少子化,只有及早照顧好身體,才是遠離癌症的不二法門。

 

最後,還有一件很重要的事就是買保險,從經濟層面來看,治療癌症真的會是很大的負擔,尤其當你發現罹癌後就來不及買保險,等於很多藥物或治療都必須自費,所以建議寧可少買一點東西,省下來多餘的錢拿來買防癌保險,畢竟將來很好的醫療模式健保都不會馬上出,而好的藥物通常都很貴,甚至會越來越貴,而且越早期就開始用,效果也會越好。

 

 

陳駿逸醫師小檔案:中國醫藥大學醫學士,現職台北喜悅健康診所主治醫師、行政院衛生署立台中醫院腫瘤內科主治醫師,曾任臺中童綜合醫院 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任、行政院衛生署立台北醫院 腫瘤內科主任、台北醫學大學附設醫院 內科部血液腫瘤科主治醫師等,專長為中西整合、癌症個體化治療及規劃、癌症營養諮詢及治療、癌症治療及癌因性疲憊副作用處理及預防等。 

 

 

(圖片及資料來源為喜悅診所提供)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廣告 / 請繼續往下閱讀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東森新聞 51 頻道 24 小時線上直播|Taiwan EBC 24h live news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

全台急凍「先溼後乾」多地有雨! 12月颱「帕布」最快今生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