南台灣近期爆發綠鬣蜥(Iguana iguana)泛濫問題,農業部粗估,全台野外綠鬣蜥數量已達20萬隻,並在10個縣市建立了穩定的族群。更令人擔憂的是,這股綠鬣蜥大軍正逐漸向北蔓延的趨勢。對此,有民眾喊出「吃綠鬣蜥救生態」,還有網友翻出昔日不少網紅們拍攝「三杯恐龍肉」料理的影片,掀起討論話題。不過專家指出,綠鬣蜥恐有寄生蟲、重金屬汙染等問題,並不建議貿然食用。
由於綠鬣蜥野外族群擴張迅速,農業部林業署已於2020年被公告為有害外來入侵物種,禁止輸出入及飼養、繁殖及買賣,也要求地方政府追蹤飼養情形,呼籲民眾勿私養繁殖,以免觸法。
在2020年綠鬣蜥危害浮現之初,就曾有網紅搭上話題,拍攝影片從野外獵捕綠鬣蜥,到把牠們運進廚房做成鹽酥、三杯料理。如今網路上還能找到昔日的教學影片教授如何烹飪。
然而,不少專家學者都不建議食用綠鬣蜥肉做的料理。過去國立屏東科技大學野生動物保育研究所副教授陳添喜就曾表示,綠鬣蜥在原產地確實有被當成食材,但由於綠鬣蜥在原產地多棲息於溪、湖等水域,水質較乾淨,但到了美國及波多黎各等被入侵國,曾有人嘗試要賣到超市及外銷,食品檢驗都沒過。
陳添喜還指出,綠鬣蜥在台灣多棲息在水溝或排水系統,這些地方的水多為畜牧或工廠廢水,因此綠鬣蜥可能會有寄生蟲及工廠廢水污染的疑慮,並不建議吃。
中研院生態研究人員李宗宸同樣不建議名種貿然食用,他指出問題不僅是食安疑慮、食安法規的問題,也因為目前綠鬣蜥族群擴張,主因就是被人類活動驚擾,導致族群遷移,越跑越遠也越廣;倘若貿然一旦開放民眾自行捕捉食用,恐怕會衍生更多生態問題。
林業署則表示,綠鬣蜥的原產地中南美洲,確實有食用綠鬣蜥的習慣,或作為動物飼料之用,雖然我國目前沒有任何法令規定或禁止民眾自行食用綠鬣蜥,但仍需注意避免違反食品安全衛生管理法。