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安事件不斷傳出,尤其營造業的工人死亡人數,占整體職災超過半數。房市榮景的背後,營造業這些底層的無名英雄,沒有受到足夠的保護,不但如此,政府的勞檢覆蓋過低,從工人到僱主的安全意識,也有很大的問題。
受傷的是一名37歲簡姓工人,在施工過程中,工人不慎從7樓鷹架摔到2樓鷹架大樓坍塌壓傷,送往醫院急救。
工安死傷頻頻發生,意外的大宗就是營建工地,諷刺的是國內預售屋成交量,首度在2024年超越二手屋,房市一片榮景,不為人知的卻是,許多無名英雄,用命換來高樓林立。
明志科大環境與安全衛生室主任鄭慶武:「你怎麽可以把風險給轉嫁給勞工呢,你是出錢的人,可是你沒有照顧到勞工啊,那勞工摔下來,他命誰要賠。」
熟練推著輪椅和一旁急促腳步聲,形成強烈相比,他是林世洲,27歲那一年他在裝修工程中,遭整面牆重壓死裡逃生,如今六年過去,他下半身癱瘓抱憾終身。
工傷者/脊髓損傷患者林世洲:「以前認知覺得說可能受傷頂多就骨頭斷掉,腳骨折啊,反正是會可以復原的,不知道會有不可逆的病這樣子。」
工地意外屢見不鮮,發生在自己身上,才知嚴重性不容小覷,當初就是僥倖心理,造成一步錯步步錯。
工傷者/脊髓損傷患者林世洲:「我們都會有工期壓力,什麼時間一定要做完,所以我們時間非常趕,那種東西是很競爭的,如果今天慢慢做,基本上我不會出事。」
可惜後悔的人生沒有如果,工地風險高出事代價更高,甚至恐怕生不如死。
巴奈的媽媽一年半前在工地墜落,事發時以為僅是骨折,沒想到四天後併發中風,如今躺在床上徒留破碎家庭 。
工傷者女兒巴奈 :「媽媽已經是癱瘓植物人,剛開始我走不出來,是因為我會聽不到媽媽的聲音。」
聲淚俱下讓巴奈委屈又質疑的是,如果受傷當下早一點送醫,媽媽是不是能救回來。
工傷者女兒巴奈:「前面的措施如果你們做得好的話,今天就不會有這樣的現象。為什麼你們當初沒有叫救護車,也不報警?」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黃怡翎:「他們會擔心一旦叫救護車,這個就會被通報職災,那通報職災,勞檢一旦介入的話,可能整體工程就會被停工,他們會認為這個成本,可能會讓他有一些損失。」
和媽媽一樣也在工地工作的巴奈,道出做工的辛酸無奈。
工傷者女兒巴奈:「陰影還是會有存在,會想說啊,媽媽也是做這一行工作墜落的」
綜觀台灣工業人口,占台灣勞動力四成,可怕的是營造業死亡,竟超過整體職災一半,算下來,平均每三天,就有一位工人死亡,台灣的工安危機意識,是用「人命」在堆積。
明志科大環境與安全衛生室主任鄭慶武:「每一個人吶,芒果樹上的芒果一樣,芒果熟了就掉下來,為什麽人家講說,工地里面十災九落,十個職業災害裡面就是有九個會墜落。」
勞動部勞安所在報告中,將墜落意外歸咎於配置不當等,表面原因卻忽略了「人」這項關鍵因素。由於建案多人力需求大,加上缺工潮,雇主為了節省成本壓縮工時,不論臨時工或資深老手,都有可能因為一個不小心,就成為工安悲劇。
明志科大環境與安全衛生室主任鄭慶武 :「趕工是職業災害的殺手,可趕工是誰造成的,趕工就是雇主要求你要如期完工,他把工期縮的很短,然後要求你投入更多的人力,去完成他的目的,但是罹災者受傷者都是這些人,可是雇主呢坐享其成。」
無視工人安危,雇主安全管理是否有做到位,無從得知,畢竟一旦出事罰則無關痛癢。
明志科大環境與安全衛生室主任鄭慶武:「雖然他有負連帶賠償責任,但是他沒有刑法,他沒有究責,所以對營造公司,對一個大老板來講,我一個案子三十幾億,死個兩個人算什麽,賠個1600萬這樣子而已啊,可是你可以這樣講嗎,人命關天耶。」
業主自身缺乏自律,加上建案如雨後春筍,政府的勞檢量能,卻覆蓋率過低,監督成效大幅下降,再加上從工人到雇主,並沒有足夠的安全意識,要杜絕工安意外難上加難。
台灣職業安全健康連線執行長黃怡翎:「吹哨者保護的部分,我覺得也可以加強的建立,讓內部可以通報問題在哪裡,你不用靠外面的人再去一個一個檢查,然後找出問題。」
提升勞檢量能勢在必行,政府更要重新審視罰則,若再視而不見,只會讓問題愈發嚴重,千萬別為了利益犧牲人命。