時間回到1971年7月,季辛吉藉口出國調查,再假裝肚子痛,率領核心小組6人脫隊,秘密訪問北京,與當時的中國國務院總理周恩來會面。為尼克森總統訪中鋪路,被視為是促成1979年美中建交的關鍵人物,曾獲諾貝爾和平獎。
後來爆發越戰,擅長外交的季辛吉在1973年調停南北越,署巴黎和平協約。時任白宮國安顧問季辛吉vs越共領導人黎德壽:「按照巴黎和平協定的設定慣例,雙方將會在今晚7點簽署協議。」
季辛吉和黎德壽當時開心握手,兩人還一起獲得諾貝爾和平獎,但南越最終赤化,黎德壽拒絕領獎,也讓季辛吉成為史上最具爭議的諾貝爾和平獎得主之一。美學界批季辛吉,有人認為季辛吉是冷酷的外交官,有人認為他是熱情的中國代言人,的確他可以說是近代史上最知名,也最具爭議的政治人物。
中美建交50周年,約翰霍普金斯大學研究員在洛杉磯時報撰文寫下,就是尼克森50年前傳奇的中國之旅,才導致了今天的台灣危機。已故美國國務卿季辛吉:「在與尼克森會談時,毛澤東表示,(台灣問題)我們可以等,或許等到100年。」
季辛吉在說謊嗎,因為當許多檔案解密後,外界也才發現,針對台灣問題,季辛吉常常避重就輕,例如他曾說和周恩來會面,只在第一次會議期間簡短提到台灣,但事實是,根據兩人第一次的會面談話,在46頁記錄中就有9頁在討論台灣問題,因此美國輿論和學界一致結論就是,尼克森和季辛吉為了達成目標,不顧代價的把台灣犧牲掉了。
美國前國務卿歐布萊特對季辛吉的評價則是,他的精神遺產只有政治現實,美德是次要的。美媒最常問:良心呢?季辛吉出生在猶太家庭,為了逃離德國迫害,跟著家人搬到美國,是否忘記了小國的辛酸。
現在已經無法知道他的答案,但是透過這些年他在外交舞台上的一幕幕華麗演出,不難感受到,他似乎忘了自己的出身,沉迷在他一手規劃的大國秩序裡。
(封面圖/APnewsroom)